若释重负的拼音、解释、组词
若释重负的简介: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如释重负」。见「如释重负」条。
2. 此处所列为「如释重负」之典源,提供参考。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经〕冬十月,郓溃。〔传〕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上下不相得则恶矣,亦讥公也。昭公出奔1>,民如释重负。 〔注解〕 (1) 昭公出奔:昭公出走至晋国的干侯。
3. 此处所列为「如释重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春秋鲁国的国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纪轻轻的就即位了,但却整天嬉戏无度,没有把心思放在国事的治理上,昏庸无能。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鲁公的家族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孙氏的权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时,三桓联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齐国。后来又到了晋国,晋君把他安置在干侯这个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鲁国几乎七年没有国君。当初昭公在出走时,先居于郓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郓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溃乱。因此《谷梁传》形容昭公离开郓城出奔到晋国,对郓城的人民来说,好像放下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一样。后来「如释重负」被用来形容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亦用来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松愉快。
1.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比喻责任已尽,身心轻快。《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也作「如释重负」。
词语详解
若释重负
- 释: 解除、放下。
- 重负: 比喻繁重的压力或责任。
“若释重负”可以理解为像是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感觉轻松了许多。这个词常用来形容在完成一个艰巨任务或者克服某种心理压力之后所体验到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它描绘了一种卸下负担后心灵上的宽慰与舒畅。
造句
-
他终于解决了那个棘手的问题,若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
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她终于完成了项目报告,若释重负地靠在椅背上休息片刻。
-
听到儿子考上理想大学的好消息,父母的心情若释重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他成功减肥后,身体恢复了活力,若释重负般地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
**经历了一次重大考试的紧张与压力之后,学生们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若释重负”这一词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希望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ruò,rě
1 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3 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4 约计:~干(gān )。~许。5 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 顺从:“曾孙是~。”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shì
1 解说,说明:解~。注~。~文。~义。2 消除,消散:~疑。~怨。涣然冰~(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3 放开,放下:~放。保~。手不~卷。4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氏。~教。~子(和尚)。~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典。zhòng,chó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2 程度深:~色。~病。~望。~创。3 价格高:~价收买。4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5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7 言行不轻率:慎~。自~。fù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