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见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孔之见的简介:
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由一个小孔看到的事物。比喻人的见识狭隘浅薄,无法通晓整体。语本汉.桓宽《盐铁论.相刺》。△「一隅之见」、「井底之蛙」
2.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大夫曰:「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持规而非矩,执准而非绳,通一孔,晓一理,而不知权衡1>,以所不睹2>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3>,胶柱而调瑟4>,固而难合矣。孔子所以不用于世,而孟轲见贱于诸侯也。」文学曰:「日月之光,而盲者不能见,雷电之声,而聋人不能闻。夫为不知音者言,若语于瘖聋,何特蝉之不知重雪耶?夫以伊尹之智,太公之贤,而不能开辞于桀、纣,非说者非,听者过也。是以荆和抱璞而泣血,曰:『安得良工而剖之!』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昔赵高无过人之志,而居万人之位,是以倾覆秦国而祸殃其宗,尽失其瑟,何胶柱之调也?」 〔注解〕 (1) 权衡:衡量、评估事物得失轻重。 (2) 睹:看见。 (3) 辰参之错:参星在西方,辰星在东方,夜间此出彼灭,白天一同隐没,不能并见。辰、参,星宿名。 (4) 胶柱调瑟: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见「胶柱鼓瑟」。
3. 桓宽的《盐铁论》是一部讨论经济的书。讨论的内容包括:国家经济与外交政策的走向如何?盐、铁收归国营会不会造成「与民争利」的弊端?施政方针与治国理念该如何调整?《盐铁论》不只详细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更是西汉后期文学的一大突破。当时的政论文字受到谶纬之学的影响,变得迂腐呆板,毫无新意。《盐铁论》采用辩论的形式,以「文学」、「贤良」与「丞相」、「御史」两方互相诘难,有时用连绵详细的说理,有时针对对方理论的弱点进行批判,或用尖锐的语言攻击,或用生动的比喻突出论点,使得论点不断地深化,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宽便借大夫之口说道:「如果只通过一个小孔来看事物,就好像只通晓一个道理,而不知权衡整体,便以自己的无知来非议他人的论点,正如夏天的蝉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样,而这也正是像孔子、孟子这样的圣人无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后来「一孔之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的见识狭隘浅薄,无法通晓整体。
1. 比喻见识浅薄狭窄,只见片面,不见整体。如:「他对健康保险制度的一孔之见,不足以采纳。」
《一孔之见》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用来形容个人从一个角度或一个观点出发得出的看法或者见解,由于视角有限,故被称为“一孔之见”。字面意思是“从一个小洞看到的观点”,即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部分,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
详细解释
- 结构:主谓短语。
-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片面的看法或见解。
- 感情色彩:贬义词,含有自谦的成分,表明说话人意识到自己的见解可能不够全面或者有局限性。
- 来源:“一孔之见”出自《庄子·秋水》篇中的“道在器中,器在天下;天下之大,岂可一孔窥哉?”此处意为整个世界太大,无法仅从一个角度来理解或评判。
造句
- 在这个问题上,我只能提供一孔之见,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 尽管他的分析有一定的价值,但我们还是应该谨慎对待这种一孔之见。
- 他们对这次会议的评价只是一孔之见,我们还需要更多人的意见来综合考虑。
- 对于这个复杂的理论问题,我只能给出个人的一孔之见。
- 虽然他们的看法很有深度,但仅此一孔之见并不能全面反映整个事件的情况。
分词解释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kǒng
1 小洞,窟窿:~穴。~眼。~洞。~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2 很:~急。~武有力。3 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4 姓。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