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壳子的简介:

ké/qiào zǐ
1.亦作"殻子"。 2.外壳。 3.躯壳。 4.方言。不带冷盘的和菜。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外壳。如:「她喜欢收集海螺的壳子。」

2. 不带冷盘的和菜。《负曝闲谈》第五回:「邹老夫子点了一席壳子,堂倌答应,自去安排。」也称为「菜壳子」。

词语“壳子”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比较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物体外部所具有的保护性结构或外壳;二是泛指某种形式、框架或模式。下面分别对这两个意思进行详细解释,并提供相应的造句。

解释一:外部保护性的结构或外壳

  1. 具体对象的壳子:如“鸡蛋壳子”、“坚果壳子”,指的是物体表面的硬壳。
  2. 抽象概念的壳子:在一些比喻中,“壳子”可以指代事物的外部形式、框架,如“社会关系的壳子”。

解释二:泛指某种形式、框架或模式

  1. 在讨论某些理论或者结构时,可以用“壳子”来形象描述其外貌或者基本形态。比如,在描述一种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布局时,可以称之为“这是一幅以自然风景为‘壳子’的作品”。

造句

  1. 鸡蛋的壳子:妈妈拿起一个熟透的煮蛋,轻柔地剥开它那薄而硬的壳子。
  2. 坚果的壳子:剥核桃时要小心别伤到手指,因为它们的壳子坚硬且边缘锋利。
  3. 社会关系的壳子:人们之间的交往往往会被一层无形的社会关系“壳子”所限制。
  4. 理论或作品的形式框架:虽然这个故事的核心思想很深刻,但其形式和结构更像是一个被精心打造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壳子”。
  5. 艺术创作的整体布局: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作为主要“壳子”,从而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这些例子展示了“壳子”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含义的变化。

分词解释

ké,qiào

1 坚硬的外皮:鸡蛋~儿。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