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轮的拼音、解释、组词
埋轮的简介:
mái/mán lún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汉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后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1.埋车轮于地,以示坚守。 2.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汉安元年(公元142年)选派张纲等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上书弹劾梁冀,揭露其罪恶,京都为之震动。事见《后汉书.张纲传》。后以"埋轮"为不畏权贵,直言正谏之典。 3.比喻月落。轮,喻月。 4.比喻停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车轮埋于地下,以示坚守。《孙子.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
2. 东汉顺帝时,大将军梁冀专权,朝政腐败。帝选派张纲八人巡视全国,纠察吏治,余人皆受命之部,独纲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上书弹劾梁冀,揭露梁冀的罪恶。见《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后比喻不畏权贵,直言进谏。《文选.沈约.奏弹王源》:「虽埋轮之志,无屈权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
3. 比喻圆月隐没于天际。唐.唐彦谦〈七夕〉诗:「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珮月埋轮。」
《埋轮》详解
定义: "埋轮" 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于古代中国,常用来形容坚定的决心或者至死不渝的情感或承诺。
出处: 这一词语最早出现于唐代李百药的《北齐书·崔瞻传》,但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与东汉末年的名将马超相关。据史书记载,马超曾经在一次出征前立下誓言,如果他不能完成使命返回,就在城门上安放车轮,作为自己的墓志,表示至死不渝。
象征意义: "埋轮" 表示一种极其坚定的决心和忠诚,有时候也用来形容为了某事或某种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造句
-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他依然保持埋轮的誓言,坚持到底。
- 虽然外界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还是坚决地坚守了埋轮的承诺。
- 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司领导层决定以埋轮的决心支持研发团队。
- 他的埋轮誓言让他在逆境中依旧坚定前行,从未放弃希望。
- 即使面对生命危险,他依然埋轮于山野之中,誓死守护这片土地。
这些造句展示了"埋轮"一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