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雠的拼音、解释、组词

国雠的简介:

guó chóu
1.亦作"国仇"。 2.国家的仇敌或仇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国家的仇恨。《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国雠》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它主要来源于古代典籍,特别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文献。"国雠"一词通常用来指国家间的仇恨、民族之间的深仇大恨或者对国家的不义行为所引起的怨愤。它的构成包括“国”(国家)与“雠”(同仇,意思是仇敌、仇人),因此可以理解为“对国家造成伤害或破坏的人或事”。

在古代文献中,“国雠”一词更多地用于描述历史事件中的重大冲突和民族仇恨,比如《左传》等古籍中有相关记载。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国家耻辱和民族仇恨的强烈情感。

造句举例: 1. 在那段屈辱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对日本侵华暴行怀有深深的国仇。 2. 祖先们用鲜血换来了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这种国雠应当永远铭记在心。 3. 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与国仇家恨的故事。 4. 我们不仅要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也要反思如何避免历史上的国仇重演。 5. 这次事件是对我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战,也是对我们民族尊严的巨大侮辱,这是一场无法容忍的国雠。

请注意,在使用“国雠”时应谨慎考虑其应用场合及对象,因为这个词往往与强烈的情感和负面的历史记忆相关联。在现代语境下,更常见的是使用更加客观或中性的表达方式来讨论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

分词解释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