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红旗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面红旗的简介:
sān miàn hóng qí
1.一九五八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合称三面红旗。
1.一九五八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合称三面红旗。
- AI解释
《三面红旗》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文学或语言学术语,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通常,这个词被用来指代某一特定时期的三个重要象征性标志物或者概念。在历史语境中,“三面红旗”指的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派斗争”这三个标志性事件或政策。这些运动和政策在当时被称作“三面红旗”,被视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象征。
由于《三面红旗》的具体定义依赖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以下提供几个基于历史意义的造句示例:
- 在那个时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犹如三面高举的旗帜,引领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历史学者经常研究“三面红旗”的影响,试图理解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意义。
- 电影《大河》通过讲述主人公在“三面红旗”下的生活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 小说《红旗飘扬的日子》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场景和人们的生活变化。
- 文学作品中常借“三面红旗”这一象征性概念探讨历史进程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请注意,由于这些词语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评价,在使用时需要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敏感性。
分词解释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面
miàn
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8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9 粉末:药~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
红
hóng,gōng
1 像鲜血的颜色:~色。~叶。~灯。~尘。~包。~烧。~润。~艳艳。~口白牙。~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人。~运。~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3 喜庆:~媒(媒人)。~蛋。~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4 象征革命:~军。~色根据地,~色政权。5 指营业的纯利润:~利。分~。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学。
旗
qí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子。~帜。~号。~舰。~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人(满族人)。~籍。~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