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不知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物不知的简介:
yī wù bù zhī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对某一事物不了解,指知识尚有欠缺、不完备。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一物不知,实以为耻。
1. 对某一事物不了解,指知识尚有欠缺、不完备。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一物不知,实以为耻。」
《一物不知》这一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文为“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意思是对自己所知有限感到羞愧或自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对自己知识不够丰富、见识不够广博而感到惭愧的人。
在使用时,“一物”是指某个特定的知识领域或具体的事务;“不知”则是指对这一领域的不了解或者掌握不足。“深以为耻”的意思是因此产生深深的羞愧感,表达出对于自己知识欠缺的自我要求和追求进步的愿望。成语强调的是谦虚好学、不断学习的精神。
以下是五个使用《一物不知》的造句:
- 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一物不知”是不可原谅的事,因此总是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 虽然他已经获得了许多成就,但他仍然常常提醒自己“一物不知”,谦虚地看待每一次学习机会。
- 在一次研讨会上,他坦诚地表示:“我深感自己在某些领域‘一物不知’,希望大家能指正我的不足。”
-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一物不知”的感慨促使他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和技能。
-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他对“一物不知”始终保持警觉,并通过多种方式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
分词解释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知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