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诰的拼音、解释、组词
七诰的简介:
qī gào
1.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1.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 AI解释
《七诰》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语,而是一篇古代文献的名字。在先秦时期,“诰”是一种用于宣布重大事项、告诫臣民或颁发命令的重要文体,多为君主向臣子颁布。《七诰》是西周晚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旦所作的一组重要文诰的总称,在《尚书》中有所记载。
详细解释
- 《周书·七诰》:《尚书》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是由多个诰文组合而成。这些诰文旨在告诫周王室成员及民众,强调遵循礼制、孝道和勤勉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 内容特点:
- 强调礼仪教化,倡导仁德与忠诚;
- 重视家庭伦理,特别强调父子关系中的慈爱与敬意;
- 倡导勤劳治国的理念。
造句
- “古代文献《七诰》就是周公旦为告诫后人而作的教诲之辞。”
- “学习《七诰》,我们可以感受到先贤们对礼仪和孝道的重视,这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 “《七诰》中关于勤勉治国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来说依然值得借鉴与学习。”
- “通过对《七诰》的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古代礼教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 “在现代社会,虽然许多传统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已有所改变,《七诰》中的某些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传承。”
请注意,“七诰”并非一个成语或惯用语,以上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所承载的思想理念。
分词解释
七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