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留的拼音、解释、组词
鸡犬不留的简介:
jī quǎn bù liú
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鸡狗都不留活命。比喻残酷的杀戮或抢劫。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
1. 鸡狗都不留活命。比喻残酷的杀戮或抢劫。【例】敌军所到之处,伤害无辜百姓至鸡犬不留,手段残酷,令人发指。
1. 鸡狗都不留活命。比喻残酷的杀戮或抢劫。《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
《鸡犬不留》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彻底消灭或者清除某个地方或事物中的所有东西,不留一点余地。其字面意思是连家禽和家畜都不留下。
【词义解析】: - 鸡:通常指的是家养的鸡。 - 犬:指的是狗或其他家养的犬类动物。 - 不留:意味着完全清除,没有任何残留。
成语“鸡犬不留”源自古代历史故事或传说中对战争或冲突彻底破坏场面的形象描述。它通常被用来比喻在某地进行了彻底的、不留任何痕迹的摧毁或者清剿行动。
【造句示例】: 1. 经过这次行动,敌人的巢穴已经被我们彻底清理干净了,鸡犬不留。 2. 由于环境破坏严重,政府决定采取极端措施,务求做到鸡犬不留。 3. 这个犯罪团伙已经四散而去,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逃不脱警方的追捕,最终会迎来鸡犬不留的局面。 4. 历史上的某些战役被称为“鸡犬不留”,指的是战斗之残酷,连家禽家畜也未能幸免。 5.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相关部门决定彻底消毒整个市场,务求做到鸡犬不留。
成语“鸡犬不留”用来形容彻底清除或摧毁某种状况或事物时,其用法需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日常语言中使用这一词语时,应明确上下文背景,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适当性。
分词解释
鸡
jī
1 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雄性能报晓,雌性能生蛋:公~。母~。~雏。
犬
quǎn
1 狗:猎~。警~。~马之劳。~牙交错。~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留
liú
1 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停~。~学。~任。~级。~步。~守。~驻。2 注意力放在上面:~心。~神。~意。3 不忍舍弃,不忍离去:~连。~恋。4 不使离开:~客。~宿。挽~。拘~。5 接受:收~。6 保存:保~。~存。~别。~念。~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