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鲁诗的简介:
lǔ shī
1.《诗》今文学派之一。汉初鲁人申公所传。此后,传《鲁诗》的有瑕丘江公﹑刘向等。西汉时传授最广,至西晋亡佚。
1.《诗》今文学派之一。汉初鲁人申公所传。此后,传《鲁诗》的有瑕丘江公﹑刘向等。西汉时传授最广,至西晋亡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时鲁人申公培所传的诗。
《鲁诗》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诗经》的一种重要注解方式,起源于春秋时期。在汉代,董仲舒等人依据传下来的信息整理、补充而成。与《齐诗》和《韩诗》等并列,合称为“三家诗”,主要由毛亨所著的《毛诗》之外的其他解释。
《鲁诗》的特点在于注重义理,并将《诗经》中的诗歌与当时的礼教相结合,用以教育士子、弘扬儒家思想。其内容广泛,不仅涉及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包含了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讨论,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学、文化、哲学的重要资料。
造句:
- 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鲁诗》不仅是诗歌的注解,更是传播儒家礼教的有效工具。
- 董仲舒在教授弟子时,常常引用《鲁诗》,以此来阐述其政治理想和人生观。
- 某些现代学者通过研究《鲁诗》中的诗句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试图勾勒出古代中国社会的图景。
- 由于《鲁诗》注重伦理道德的阐释,《诗经》中的一些自然景观描写在其中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 在一些学术讨论中,《鲁诗》作为研究对象,为探讨古代教育方式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