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当的拼音、解释、组词
质当的简介:
zhì dāng/dàng
1.典当;质押。 2.指人质。 3.当铺。
1.典当;质押。 2.指人质。 3.当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质押典当。《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亏得太太富有妆奁,便亲自跑到上房,同太太商量,要问他借八只衣箱,前去质当。」
2. 人质或质押典当的物品。《前汉书平话.卷下》:「且教你老父权为质当。不依此事或漏泄,先斩你父,后诛全家老小。」《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吕范曰:『只怕袁公路不肯借兵。』」策曰:『吾有亡父留下传国玉玺,以为质当。』」
《质当》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与古代社会中的某些金融活动有关。根据现有的资料,“质当”通常指的是以物品作抵押来借贷的行为或店铺,其中被抵押的物品被称为“质物”,而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资金短缺需要快速筹集的情况下。
详细解释
- 质当:指用物品作为担保向他人借钱的行为,或者是指专门从事这种交易业务的商店。在古代社会中,尤其是商业较为发达的地方或时期,“质当”是金融活动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 质物:用来抵押借贷的物品,在“质当”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
造句
- 明朝末年,因为连年的旱灾和战乱,许多百姓家中银两紧缺,只得将家中的玉器送去当地著名的“质当铺”,以换取急需的资金。
- 在清代的扬州,由于其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从事“质当”业务的小店铺,帮助人们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 他是个精明的人,在生意场上屡试不爽。这一次又用一块祖传玉佩作为质押,从“质当铺”成功借到了急需的资金。
- 做为一个商贾之家,他们在遇到经济危机时,会选择将祖传的书画送去“质当铺”,以获得短期资金周转。
- 在古代的小说中,常常会描绘一些穷困潦倒但又怀有绝技的人物如何通过在“质当”处抵押自己的珍稀物品来换取生活所需的物资。
请注意,上述情境和造句均为虚构的示例,在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场景中,“质当”的用法较少见。
分词解释
质
zhì
1 本体,本性:物~。流~(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言(实言)。沙~。本~。~点。品~。性~。素~。资~。2 朴素,单纯:~朴。~直。3 问明,辨别,责问:~疑。~问。~询。对~。4 抵押或抵押品:人~。5 同“贽”,礼物。
当
dāng,dàng
1 充任,担任:充~。担(dān )~。~之无愧。2 掌管,主持:~家。~权。~政。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时。~代。~初。~今。~即(立即)。~年。~街。~院。4 面对着:~面。~机立断。首~其冲。5 相称,相配:旗鼓相~。~量(liáng)。6 应该:应~。理~。老~益壮。7 抵敌:万夫不~之勇。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何罪。9 顶端,头:瓦~。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