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烂,秀才半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选烂,秀才半的简介:

wén xuǎn làn,xiù cái bàn
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宋朝文坛看重文选一书,致使文人只专意此书,故时人以「文选烂,秀才半」称只须熟读一部文选,就可举秀才。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至庆历后,恶其陈腐,诸作始一洗之。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文选烂,秀才半』。」

文选烂,秀才半》这是一句流传于古代中国的一种俗语或俚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在文学上的修养非常深厚,甚至可以说是通晓了《文选》这部经典书籍的一半内容,就可以被视为有一定学识的读书人。

《文选》,原名《昭明文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诗文总集之一,由南朝梁代的萧统(梁武帝之弟)主编。此书收录了许多先秦到六朝时期的文章和诗歌,是中国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经典之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风貌。

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或者文学功底,能够流畅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或引用经典,显得文采斐然。在实际语境中,更多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表明说话者对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有非常深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五个使用《文选烂,秀才半》的例子:

  1. 小明对古文很有研究,据说他已经看遍了《文选》,所以老师说他是“文选烂,秀才半”。
  2. 他在演讲中引经据典,让人觉得他简直就像个“文选烂,秀才半”的学究。
  3. 当初她花了很长时间研读《文选》中的篇章,现在看来,真是“文选烂,秀才半”,受益匪浅。
  4. 老李虽然年纪大了,但他对古文颇有研究,常被大家笑称是“文选烂,秀才半”。
  5. 那个小伙子文笔流畅,词汇丰富,难怪别人说他是“文选烂,秀才半”,一看就是有内涵的人。

请注意,“文选烂,秀才半”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正式场合中可能不会被直接引用。在使用时需注意语言的恰当性和语境的理解,以避免引起误解或不必要的尴尬。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xuǎn

1 挑拣,择:~择。~购。~辑(①挑选并辑录;②选辑成的书)。~拔。~用。~贤任能。2 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推举出代表或负责人:~举。普~。3 被选中的(人或物):入~。人~。4 选辑成册的作品:文~。诗~。短篇小说~。

làn

1 因过熟而变得松软:~糊。煮~。2 程度极深:台词背得~熟。3 东西腐坏:腐~。4 灼伤:焦头~额。5 崩溃,败坏:敌人一天天~下去。6 破碎:破~。~纸。7 头绪杂乱:~摊子。8 明,有光彩:~银枪。~漫。

xiù

1 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穗。~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2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异。~才。优~。后起之~。3 美丽而不俗气:~丽。~劲。~俊。~拔(秀丽而挺拔)。清~。~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4 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郎”):不郎不~(喻不成材或没出息)。5 茂盛:佳木~而繁荫。

cái

1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3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

bàn

1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2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3 在中间:~空。~路上。~夜。4 喻很少:一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