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券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券的简介:

wén quàn/xuàn
1.文契﹐契约。 2.公文案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借约。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以乡党相处之厚,不问其文券,如数贷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缺少路费,要在自实处借银三百两。自实慨然应允,缪千户写了文券,送过去。」

词语解释

文券,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比较少见。从字面结构来看,“文”通常指的是文字、书面形式;“券”,则是指契约或凭证。“文券”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一般来说,它可能是指以文书形式存在的契约或者凭证。

  1. 历史与法律语境:在古代中国,某些交易行为(如借贷、租赁等)中可能会用到正式的书面凭证作为法律依据。
  2. 经济活动记录:也有可能是记载经济往来或财务账目的文件。

造句

  1. 家族之间为了确保借贷关系透明化,立下了这份文券以作凭证。
  2. 古人做生意时往往会签订详细的文券来防止日后产生纠纷。
  3. 现代企业之间的合作合同,类似于古代的文券,用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4. 在处理旧文书文献时,发现了一份关于土地转让的文券,为研究当地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5. 通过这份保存完好的文券,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

请注意,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对“文券”这一词可能含义的理解进行的推测。如果在具体的历史或法律语境中有更明确的定义,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解角度。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quàn,xuàn

1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国库~。入场~。证~。稳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