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骨夺胎的拼音、解释、组词

换骨夺胎的简介:

huàn gǔ duó tāi
比喻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脱胎换骨」。见「脱胎换骨」条。

2. 此处所列为「脱胎换骨」之典源,提供参考。 1、「脱胎」: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据《全唐诗.卷八五九.吕岩》引)虎来静坐秋江里,龙向潭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须臾1>战罢云气收,种个玄珠2>在泥底。从此根芽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3>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 〔注解〕 (1) 须臾:片刻。 (2) 玄珠:黑色的珠子。 (3) 脱胎:脱去凡胎。 2、「换骨」:唐.吕岩〈七言〉诗其二(据《全唐诗.卷八五七.吕岩》引)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攒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1>。 〔注解〕 (1) 换骨丹:能脱换凡人俗骨成仙的药丸。

3. 此处所列为「脱胎换骨」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脱胎换骨」是道家修炼之法。在道家修练中,「脱胎」指修道成仙,脱去凡胎;「换骨」指换去俗骨而成仙骨。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有:「十月脱胎吞入口,忽觉凡身已有灵」两句。吕岩就是吕洞宾。诗的大意是说要得道成仙,不必向山中寻长生不死药,只要就鼎炼金丹。经过十月精炼,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后,渐脱凡身,转成仙胎。吕岩另有七言〈送钟离离云房赴天池会〉诗,中有「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两句,意思是说钟离此去得道上天坛(指天池会),我自己则会逐渐老去,是否可请钟离道人赐下金丹,好让自己也能换骨得道。这是「脱胎换骨」的本义。后来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诗文等,能脱去旧有的凡俗或格局,而改变成为美好灵妙境界的,都可称为「脱胎换骨」。

1. 道教用语,指修道成仙。后指身心澈底改变。也作「夺胎换骨」。

2. 比喻创作诗文师法古人而能推陈出新。参见「夺胎换骨」条。

换骨夺胎》这一成语,来源于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术语。在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换骨”指的是彻底改变作品的内容或风格;“夺胎”则是指借鉴前人作品的构思和技巧,但不完全复制,而是经过转化,使自己的新作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更通俗地说,在文学创作中,“换骨”意味着创作者会根据新的理解、感悟或是不同的视角对原有作品进行彻底的创新和改造;而“夺胎”则是在吸收前人作品精华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特色,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作品。这两个概念强调了在艺术创作中既要有借鉴又有创新的重要性。

造句:

  1. 他为了写出新作,特地研究了许多古文诗词,并尝试运用换骨夺胎的手法来丰富自己的文学风格。
  2. 小说家张明决定采用换骨夺胎的方法写作一部科幻小说,期望借此挑战现有的创作模式。
  3. 在创作剧本时,编剧小李巧妙地将前人的经典台词通过“换骨”和“夺胎”的方式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赢得了广泛赞誉。
  4. 为了激发灵感,诗人林先生经常阅读古诗文,通过实践换骨夺胎的手法来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
  5. 在艺术创作领域,“换骨夺胎”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体现了创作者们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

分词解释

huàn

1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2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gǔ,gū

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①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②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①雄健的笔力;②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tāi

1 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儿。~生。~教(jiào )(指通过母体对胎儿施加影响,为胎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胚~。怀~。2 事的开始,根源:祸~。3 器物的粗坯:泥~。铜~。4 衬在衣服、被褥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