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嫡的拼音、解释、组词

夺嫡的简介:

duó dí
1.亦作"夺适"。 2.封建社会君位世袭﹐以庶子嗣位而废其嫡子者﹐谓之"夺嫡"。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以庶子身分夺取嫡长子的继嗣地位。《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初,帝爱琅邪王裒,将有夺嫡之议,以问导。」也作「夺适」。

《夺嫡》这个词主要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皇位继承制度,尤其是指在没有确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某个皇子或皇族成员为了争夺皇位而采取行动。在中国历史中,“嫡”特指正妻所生的儿子,在封建社会里,嫡子通常被视为是正式的继承人。

详细解释

  • 夺嫡:字面意义是指争夺或夺取正统的继承权。“嫡”,指的是合法地位最高、优先级最大的继承人选。在古代宗法制度中,皇位继承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意味着如果多个儿子中没有明确的君主才能或者道德品质上的明显优势者,一般选择年纪较大的作为继承人。
  • 背景:通常情况下,“夺嫡”是权力斗争的表现之一。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下,宗族内部尤其是皇家内部的争斗非常激烈。

造句

  1. 在明朝末年,李氏皇族内部为了争夺帝位,上演了一场场激烈的“夺嫡之争”,导致家族关系破裂。
  2. “夺嫡”不仅是对权力的追求,更是对于整个家族未来的把控,因此每一场斗争都充满了血与火的味道。
  3. 由于太子地位不稳,其兄皇三子便开始暗中经营自己的势力,意图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进行“夺嫡”。
  4. 古代中国历史中,不乏因“夺嫡”而引发的宫廷政变和流血事件。
  5.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这种传统,但“夺嫡”的思想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部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方式。

分词解释

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1 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2 正妻所生的:~子。~出(正妻所生,区别于“庶出”)。3 亲的,血统最近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亲。~嗣。4 系统最近的,正统的:~系。~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