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建安七子的简介:
jiàn ān qī z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系汉献帝的年号。汉末建安时期(196-220)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均以诗文有名于当时,曹丕《典论·论文》将他们并列予以赞扬,故称。
建安,系汉献帝的年号。汉末建安时期(196-220)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均以诗文有名于当时,曹丕《典论·论文》将他们并列予以赞扬,故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文学界著名的七位作家,即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徐干等七人。因共居于邺都(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故也称为「邺下七子」。
《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文学史上的一批著名文士,他们活跃于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196-220年),即曹操集团掌控北方政权的时代。这个群体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他们以文学才华在当时的文坛上独领风骚,不仅擅长诗歌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显著成就。《建安七子》的文学作品通常被看作是建安文学风格的重要代表。
详细解释
- 孔融:不仅是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 陈琳:以政论文章著称,为曹操集团效力时创作了许多重要的文书。
- 王粲:以其诗歌、辞赋作品著名,在《登楼赋》等作品中展现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
- 徐干:擅长理论性文字和文学批评,其著作如《中论》体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与阐释。
- 阮瑀:以文笔雄健、风格自然著称,是建安时期的杰出作家之一。
- 应玚:诗作情感真挚,辞藻华丽,被认为是当时诗歌创作的佼佼者。
- 刘桢:他的诗歌作品情感深沉,气势磅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造句
- 孔融不仅在《建安七子》中才华横溢,在政治上也有卓越贡献。
- 王粲的《登楼赋》被誉为建安时期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 在文学史上,《建安七子》的作品常常被视为是汉代诗歌和散文的重要篇章。
- 陈琳曾为曹操撰写多篇重要的政治文献,成为了当时政论文章的典范。
- 刘桢以其慷慨激昂、情感丰富的诗风著称,是《建安七子》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分词解释
建
jiàn
1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2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3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4 指中国福建省:~兰。5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七
qī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