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诏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诏的简介:
cǎo zhào
1.拟写诏书。 2.指拟定的诏书。
1.拟写诏书。 2.指拟定的诏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草拟诏书。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一○首之七:「文章韩杜无遗恨,草诏陆贽倾诸公。」《三国演义》第一○回:「李傕大喜,星夜草诏,差人赍往东郡。」
词语解释:《草诏》
草诏,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于古代中国文官制度中的一个职位和一种文书形式。
-
职官名称:在古代中国的政府机构中,“草诏”指的是一种官职名,通常由翰林院或其他掌管起草官方文件的地方负责起草皇帝指令或重要公文的人担任。“草诏”之人多为学问深厚、文采斐然的官员。他们需要根据上级指示迅速且准确地起草文书,供上级审核和签发。
-
起草文书:另一个含义是指撰写初稿的过程。在古代朝廷中,“草诏”特指起草皇帝下达的各种命令、诏书等重要文件。“草”在这里有“初步”或“未定”的意思,意即最初的草稿。
造句
- 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的名字都和“草诏”这一职官有关,如唐代的李商隐曾任职于翰林学士,负责起草重要文件。
- 在清朝时期,皇帝的命令通常会先由翰林院中的“草诏”官员撰写初稿,然后呈送至皇帝手中进行审阅与修改。
- 古代的文臣们常常为担任“草诏”的职位而自豪,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才能的认可,更是一种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 当时有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被选中去草诏,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希望能尽快完成任务以展现自己的能力。
- 在一场宫廷政变之后,新君登基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草诏”官员起草一份新的行政改革方案。
分词解释
草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