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如的拼音、解释、组词

蔑如的简介:

miè rú
1.微细;没有什么了不起。 2.犹不如,不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轻视。《魏书.卷三三.谷浑传》:「趣舍不与己同者,视之蔑如也。」

《蔑如》一词在古文和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且没有直接对应的释义。但从其字面意义来看,“蔑”有轻视、看不起之意;“如”常用于形容或比喻的状态。因此,在古代文献中,“蔑如”可能指的是某种被轻视的态度或者状态。不过,这种用法相对少见,更具体的意义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详细解释

  1. 历史和文学背景:在古代的文言文中,“蔑如”多用于形容一种超然或高洁的状态,有不以世俗眼光看待事物的意思。
  2. 使用情境:“蔑如”的使用通常带有一种高尚、清高的意味,常用来形容人品、品格方面的高洁或超脱。比如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为世人所理解,但却显得非常高尚。

造句

  1. 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往往被描述为“蔑如”,表明他们对待世俗的态度是淡然的。
  2. 虽然众人都看不起他的做法,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着蔑如的风骨。
  3.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充满了蔑如的精神,不受任何外界评价的影响。
  4. 在那个崇尚功利的时代里,他独树一帜,过着蔑如般的生活,远离了世俗的尘嚣。
  5. 我们应该学习古代君子那种蔑如的态度,不为外物所动,保持内心的纯净。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基于对“蔑如”的推测性理解,并非直接取自历史文献或古文中的固定用法。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蔑如”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具体定义其含义。

分词解释

miè

1 目受伤而不明。2 无,没有:~以复加。3 小:~视。轻~。4 灭:“而~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5 涂染:诬~。污~。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