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推案的简介:
tuī àn
1.考查推求。 2.推究审问。 3.推开几案。
1.考查推求。 2.推究审问。 3.推开几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案,古代盛饭食的短足木盘。「推案」,撤去饭食。《陈书.卷一六.列传.蔡景历》:「明将军彻鞍下马,推案止食,申爵以荣之。」
2. 推究察议。《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孙綝》:「推案旧典,运集大王,辄以今月二十七日擒尚斩承。」
3. 推出建案。如:「由于经济复苏强劲,建商推案更有信心了!」
《推案》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官员或士人在处理公务或学术研究时表现出强烈的决心、愤怒或者不满情绪,通常带有戏剧性色彩。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推”指的是推倒、推开,“案”则指古代用来放置书卷和文件的桌子。综上所述,《推案》可以理解为用力推开了自己的工作台或书桌,表现了人物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
详细解释:
- 情感状态:这个词通常暗示着一种激动的情感状态,可能是愤怒、惊讶、震惊或是其他强烈的个人情绪。
- 语境适用性:常用于描述官员在处理公务时的强烈反应;也可以用来形容学者或专家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重大发现或挑战后的反应。
造句示例:
- 刘先生为了寻找真相,竟然推案而起,彻夜未眠。
- 在得知公司要裁员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推案而出,决定立即离职另谋出路。
- 王老师在完成了一篇重要论文后,激动地推开书桌上的文件堆,脸上洋溢着喜悦。
- 由于对政策的不满,张代表站起来用力推开了面前的工作案,表达了他的强烈抗议。
- 当他发现历史资料中存在错误时,李教授一时间怒气冲天,竟不自觉地推开了研究桌。
分词解释
推
tuī
1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车。~搡。~拿。~倒。~敲。顺水~舟。2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头。~土。3 使事情开展:~广。~行(xíng )。~动。~销。4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及。~究。~导。~论。~测。~事。5 往后挪动(时间上):~延。~移。6 辞让,脱卸:~让。~却。~委。~辞。7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许。~重(zhòng )。~举。~崇。8 让出,献出:~恩。~心置腹。
案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