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拼音、解释、组词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介: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祭义: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1. 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为准则。语本《礼记.祭义》:「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词语详解
《放之四海而皆准》
-
释义: “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某种理论、观点或方法适用于任何时间、地点和情况,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广泛的正确性。它强调的是其广泛适用的性质,并非指绝对真理。
-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造句
-
科学研究中的理论如果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它对指导实践将会非常有帮助。
-
这位哲学家提出的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能引发共鸣。
-
他的管理理念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它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信任员工。
-
这个解决方案在不同文化背景中都行得通,确实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
虽然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但这种制度设计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适应各种环境。
分词解释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海
hǎi
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2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5 漫无目标地:~骂。~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7 特指中国上海:~派。8 姓。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皆
jiē
1 全,都:~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准
zhǔn
1 允许,许可:~许。~予。批~。2 〈介〉依照,依据:~此处理。3 定平直的东西:水~。~绳。4 标准,法则,可以做为依据的:~则。标~。5 箭靶的中心:~的(dì)。6 正确:~确。~星。瞄~。7 〈副〉一定,确实:~保。~定。8 鼻子:隆~(高鼻子)。9 和某类事物差不多,如同,类似:~尉。~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