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的拼音、解释、组词

揭竿而起的简介:

jiē gān ér qǐ
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高举竹竿作为号召、指挥群众的旗帜。本指秦末陈涉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事迹。#语本汉.贾谊〈过秦论〉。后用「揭竿而起」比喻起义举事。

2. #汉.贾谊〈过秦论〉(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余威振于殊俗。陈涉,罋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1>行伍2>之闲,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罢散4>之卒,将5>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6>,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7>而景从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 蹑足:参与其中。蹑,音ㄋ|ㄝˋ。 (2) 行伍:军队的行列,古代以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亦泛称军队。行,音ㄏㄤˊ。 (3) 什伯:古时军队中的基层编制单位,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则作「仟佰」,「仟」当作「什」。什,音ㄕˊ,十人之长。伯,通「佰」,百人之长。 (4) 罢散:疲困散乱。罢,音ㄆ|ˊ。 (5) 将:音ㄐ|ㄤˋ,率领。 (6) 兵:指兵器。 (7) 赢粮:担负著粮食。赢,音|ㄥˊ,担负。 (8) 景从:紧相追随,如影随形。景,音|ㄥˇ,「影」本字。〔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

3. 「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为旗」,出自西汉文学家兼政论家贾谊的〈过秦论〉。文中指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暴政,以致陈涉(名胜,字涉)能以一介贫贱之士,率领数百个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树枝为兵器,高举竹竿作为号召群众的旗帜,使得天下人群起响应,终于遭到灭亡的命运。后来「揭竿而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起义举事。在《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也引用了这一段文字。

1. 本指秦末陈胜、吴广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史事。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比喻起义举事。《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

《揭竿而起》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民因为不满统治者的暴政而发起起义。这个成语出自秦朝末年,当时的农民在被压迫的情况下,用竹竿之类的简单武器反抗统治者的故事。

详细解释:

  • :举起。
  • 竿:竹竿或棍棒。
  • 而起:表示突然行动起来。

整个成语“揭竿而起”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极度不满和压迫下,用简单的工具自发组织起来反抗暴政的情景。这个故事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他们在秦朝末年因无法忍受苛捐杂税和徭役的重压,号召众人拿起竹竿等简单武器抗争。

造句:

  1. 古代农民在赋税沉重压迫下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暴政。
  2. 尽管条件艰苦,但员工们还是揭竿而起,发起了一场抗议活动。
  3. 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他们选择了揭竿而起,而不是忍气吞声。
  4. 为了追求自由和尊严,群众揭竿而起,走上街头要求变革。
  5. 面对社会的种种不公,许多人决定揭竿而起,不再沉默。

这些造句既体现了成语“揭竿而起”的原始含义,也展现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jiē,qì

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3 高举:~竿而起。4 标示:~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5 扛,持。6 姓。
竿

gān

1 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2 特指“钓鱼竿”:垂~。投~。~钓。3 古代指竹简:~牍(书信)。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