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蛇的拼音、解释、组词

常山蛇的简介:

cháng shān shé
1.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首尾互相救应的蛇。后因以喻首尾相顾的阵势。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神话传说中会稽常山一种首尾互相救应的蛇。这种蛇击其头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腰则首尾并至,名为率然。《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古代兵学家取效其反应迅捷,而演成阵势。唐.薛逢〈上前易定卢尚书启〉:「遂使常山蛇阵,翻成干戚之文,易水剑歌,遽变鹿鸣之奏。」

常山蛇》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不过,“常山蛇”往往借用了古代典籍中的故事或意象进行表达,通常以比喻的方式使用。常山县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县名,但“常山蛇”作为一个整体词组或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者固定的含义。

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伍子胥的祖父伍奢被楚王杀害后,他的两个儿子逃到了南方。其中一个叫伍尚的兄弟最终被楚国捉住并杀死,而另一个伍员(即后来著名的伍子胥)为了躲避追捕,装作普通人混入人群,改头换面,来到了吴国,并协助阖闾即位称王。

在这个故事中,有人曾形容伍子胥为“常山之蛇”,比喻他像常山(位于今河北省)的毒蛇一样,虽然外表看似无害,但实则隐藏着杀机和危险。因此,“常山蛇”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比喻那些外表看似温和、实际却隐藏着潜在威胁的人或事。

基于上述解释,以下是五个使用“常山蛇”的造句示例:

  1. 尽管他平时看起来和蔼可亲,但其实是个心狠手辣的“常山蛇”,让人不可小觑。
  2. 企业间的竞争就像一场暗战,那些表面上合作无间实则暗中算计的对手就像是常山蛇一样,不可不防。
  3.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常山蛇”般的存在时有出现,我们要学会识别并避免与之接触。
  4. 虽然小李看起来很友善,但经理提醒大家,要小心他背后的“常山蛇”之心机和诡计。
  5. 竞选过程中的那些虚假承诺和背后操作就像是“常山蛇”,让人防不胜防。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造句是根据传统故事的寓意进行创作,并非字典或权威文献中所定义的真实成语。因此,在正式的文著中使用此类表达时应谨慎。

分词解释

cháng

1 长久,固定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客。时~。经~。3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4 姓。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shé,yí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