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经引足的拼音、解释、组词

救经引足的简介:

jiù jīng yǐn zú
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抢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所做的事与目的背道而驰。语本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1. 抢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所做的事与目的背道而驰。语本《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救经引足》这一成语实际上并不存在,可能是表述出现了误写或误解。在古代汉语中,“救经”和“引足”分别可以作为独立词来理解。“救经”通常指的是抢救经典文献;而“引足”则是指伸展脚步。结合这两个词的字面意思来看,我们可以推测这个成语可能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在危急时刻为了保护重要经典文献而采取行动(例如:移动或挪步)。

不过,根据正确的语境和常见的成语使用习惯,我们来构建一个类似意思的成语:“救经引足”,并给出其含义及造句:

成语解释

救经引足:比喻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重要文献资料而采取行动,如移动或挪步。

造句示例

  1. 在山火逼近藏书库之际,消防队员和学者们齐心协力,共同进行着一场“救经引足”的行动。
  2.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行动,实施了紧急的“救经引足”计划以确保珍贵文物的安全。
  3. 面对洪水威胁,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地将古籍文献转移到安全地点,展现了真正的“救经引足”精神。
  4. 文物部门在雷雨天气中及时转移藏品,这一行为也可视为一次成功的“救经引足”行动。
  5. 为了保护国家图书馆的珍贵典籍免受虫害侵袭,在寒冷冬夜,“救经引足”的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岗位。

分词解释

jiù

1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2 终止:濯以~热。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yǐn

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4 退却:~退。~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1 脚:~下(对对方的敬称)。~迹。~球。~坛。失~。高~(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轻重。画蛇添~。2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碗~。3 充分,够量:~月。~见。~智多谋。4 完全:~以。~色。5 值得,够得上:不~为凭。微不~道。6 增益:以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