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胡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胡的简介:
sì hú
1.乐器名。形状与二胡相同,因有四条弦,故名。第一﹑第三两弦与第二﹑第四两弦同音。常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
1.乐器名。形状与二胡相同,因有四条弦,故名。第一﹑第三两弦与第二﹑第四两弦同音。常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乐器名,擦弦乐器。与二胡略同而有四弦,一、三弦为一组同音,二、四弦为一组同音。有大小两种,大四胡多用于说唱伴奏,小四胡用于独奏或与民间乐器合奏。曾称为「提琴」,蒙古语称为「侯勒」、「胡兀尔」,是胡琴中的一种,因有四根琴弦而得名。
《四胡》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弦乐器,属于拉弦乐器的一种。它通常由琴筒、琴杆、琴轴、弓子等部分构成,多用马尾制成的弓进行演奏。四胡的音色圆润而富有表现力,在民间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中有广泛的应用。
详细解释: - 构造:四胡的外形类似于二胡,但规模较小,其琴筒多为梨形或圆锥形。它通常有四根弦,分别对应五度音阶的不同音高。 - 演奏方式:演奏时,一般将四胡夹在下颌与肩膀之间,通过弓子摩擦琴弦来发音,有时也可以用手指按压琴杆上的品柱来改变音调,以达到更加丰富和变化多端的音乐效果。
造句示例: 1. 他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拉四胡。 2. 四胡声悠扬地在小城的夜晚中回荡着。 3. 在那场传统音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演奏四胡的艺术家们。 4. 由于四胡音色独特,所以在许多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作品中都有它的身影。 5. 这位老人用一把陈旧的四胡弹奏出了令人动容的曲子。
分词解释
四
sì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胡
hú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