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鼓作气的简介: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作战时,第一通鼓最能激起战士们的勇气。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后用「一鼓作气」比喻做事时要趁著初起时的勇气去做才容易成功。
2. 《左传.庄公十年》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1>,战于长勺2>。公将鼓之,刿3>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4>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5>,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6>,公问其故7>?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8>,故逐之。」 〔注解〕 (1) 公与之乘:鲁庄公与曹刿共乘一辆兵车。公,指鲁庄公,生卒年不详。为春秋鲁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二年卒,谥庄。之,指曹刿。乘,音ㄔㄥˊ,搭坐。 (2) 长勺:春秋鲁地,为殷遗民长勺氏所住的地方,地在今山东省境内。 (3) 刿:曹刿,春秋鲁人,生卒年不详。事庄公。齐鲁会于柯,曹刿曾以匕首劫齐桓公,迫使归还其战时所失各地,因而立下大功。《史记》作「曹沬(ㄇㄟˋ)」。刿,音ㄍㄨㄟˋ。 (4) 驰:驱车追击齐师,乘胜追击之意。 (5) 辙:音ㄔㄜˋ,车轮驶过的痕迹。 (6) 克:战胜。 (7) 故:缘由、原因。 (8) 靡:音ㄇ|ˇ,倒。此处「旗靡」引申为兵败溃散的意思。
3. 据《左传.庄公十年》载,春秋时,齐国的军队违背了盟约,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和曹刿(ㄍㄨㄟˋ)共乘一辆兵车,与齐国的军队交战于长勺。鲁庄公将击鼓准备进击,曹刿阻止说:「不可以。」等到齐军敲过了三通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鲁军战鼓一响,激起了士兵们高昂的士气,大家勇往直前,锐不可当,结果齐军大败,狼狈而逃。这时鲁庄公想乘胜追击,却又被曹刿阻止说:「还不可以!」接著就下车仔细观察地面上齐军兵车留下的轨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瞭望齐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鲁军乘胜前进,追赶落败的齐军,把齐军赶出了鲁国,获得最后的胜利。鲁庄公就询问曹刿这么做的原因何在?曹刿说:「打仗是凭著一股勇气,第一通鼓响时,士兵的勇气最旺盛,第二通鼓响,士气就会稍微衰退,等到第三通鼓响,应战的勇气就已经消失殆尽了!这次和齐军作战,他们击了第三通鼓,我们才击第一通鼓,正是敌人的勇气大减,而我们士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我们才能打败敌人。然而像齐国这样的大国,用兵是很难猜测的,我担心他们会有埋伏,所以下车查看,看到他们的车迹混乱,旗帜也散乱地倒下时,可以断定他们是真的被打败了,才敢放心地乘胜追击。」后来原文中的「一鼓作气」,就被用来比喻做事时要趁著初起时的勇气去做,勇往直前,才能一举成事。
1. 打仗时击第一声鼓,战士们最能奋勇作战。后比喻做事要趁著最初气势旺盛时,奋力将它完成。语本《左传.庄公十年》。【例】他一鼓作气拿下一百公尺及二百公尺的短跑金牌,也赢得了飞毛腿的封号。
1. 作战时击第一通鼓,战士们最能鼓足勇气。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比喻做事时要趁著初起时的勇气去做才容易成功。《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在两江制台面前告奋勇的时候,不过是个一鼓作气,他说要游历英、法、日、美四国,不免言大而夸。」
《一鼓作气》出自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左传》,原意是指在战场上第一次击鼓能鼓舞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有所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衰落。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做事或战斗中要趁劲头正盛之势,一口气完成。
详细解释
- 一鼓作气:一次击鼓能鼓舞人的勇气。
- 引申义:
- 借指做事或学习时一开始就要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斗志,不能松懈。
- 表示连续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而没有休息。
造句
- 我们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真是一鼓作气取得了胜利。
- 做事情要像战士一样,在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就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
- 只有在学习中做到一鼓作气,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 在创业初期,我们要一鼓作气,不能半途而废。
-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一鼓作气地完成任务。
分词解释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zuò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2 从事,做工:工~。~息。~业。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创~。写~。~曲。~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qì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7 欺压:受~。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