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笏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笏的简介:

yī hù
1.笏为古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长方形。后因以一笏表示物之狭长者。 2.古称银五十两为一笏,相当于一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二十四两银子或五十两银子。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我有黄金一笏送与,聊表报答之意。」《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路经镇江二人复访大慈庵,赠尼师金一笏。」

在古汉语中,“笏”是指古代臣子在朝见君主时用来记录重要事项或进行奏议的手板。它通常由竹、玉等材料制成,呈长方形,形状如同手掌大小,用于提醒自己或者向皇帝陈述意见时使用。

一笏》这个词语并不常见于正式的文献资料中,可能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表达方式或是特定语境下的用词。“一笏”可以理解为一块手板或象征权力与谏言的手板。根据上述解释,“一笏”可能指的是单独的一块手板或者用来形容某个重要的建议或意见。

基于以上背景信息,我们来构建几个造句的例子:

  1. 他手中握着一笏,缓缓地向龙椅前行。
  2. 在那古朴的宫廷中,许多臣子都手持一笏,在朝堂上进言献策。
  3. 宰相在与君王讨论国事之前,先轻轻敲响了手中的那一笏
  4. 他虽然地位不高,但手中握着一笏,就有了向朝廷提出建议的权利。
  5. 虽然只是一笏之议,但在当时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请注意,这些造句是基于对“一笏”概念的理解所构建的,并非来自古代文献的具体引用。在正式的文学作品或学术研究中,可能会有更加精准和专业的用法。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