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馅子的简介:
xiàn zǐ
1.即馅。 2.比喻包在中间之物。 3.比喻事情的底细﹑隐秘。
1.即馅。 2.比喻包在中间之物。 3.比喻事情的底细﹑隐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馅。《老残游记》第一八回:「他定做的月饼,是一种馅子?是两种馅子?」也称为「馅儿」。
《馅子》是汉语词汇,通常用于烹饪领域,泛指包入食品中的填充物或馅料。在不同的地域和菜系中,“馅子”可能指的是具体某一种馅料的统称,比如饺子、包子、汤圆等食物里的内陷。
详细解释
- 定义:馅子是指放置于面食或其他食品中心部的食物材料,可以是肉、蔬菜、海鲜或者是甜品原料,用于增加食品的风味和营养。
- 用途:主要用在制作各种包类食品中,如饺子、包子、汤圆等。
- 特点:馅子通常具有不同的口味和质地,能够为食物增色添香。
造句
- 热腾腾的饺子里包裹着鲜美的猪肉馅子,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 制作月饼时,细腻的豆沙馅子是每个师傅精心挑选与调制的重点之一。
- 在准备寿喜锅的过程中,牛肉和鱼肉切成薄片,再搭配多种蔬菜,作为美味的馅料使用。
- 包包子前要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馅子,比如猪肉白菜、韭菜鸡蛋等,丰富口味的选择。
- 想要做一锅美味的汤圆,首先要准备好香甜的红豆沙或芝麻糖馅子。
这些句子展示了“馅子”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情况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馅
xiàn
1 包在面食或点心等食品里面的肉、菜、糖等:~子。~饼。夹~。肉~。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