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的拼音、解释、组词
踏月的简介:
tà/tā yuè
1.亦作"蹋月"。 2.踏着月色。 3.月下散步。
1.亦作"蹋月"。 2.踏着月色。 3.月下散步。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月下步行。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踏月俚歌喧。」《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其余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人家士女,都出来看灯踏月。」
2. 词牌名。原名「霜天晓角」,因宋朝程垓〈霜天晓角〉词「须共踏,夜深月。」而闻名,故称为「踏月」。
《踏月》一词,通常形容的是在月亮当空或月光如水的夜晚漫步、行走的情景。"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步履轻盈地走;"月"自然指的是月亮。此词语常用来描绘一种优美宁静的夜间景象或意境,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诗意的感受。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在月光下行走。
- 情感色彩:常带有浪漫、幽静的情调,适合用于描述个人独处时的心境或者情侣间漫步的美好时刻。
-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踏月”这一主题频繁出现,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或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造句
- 春风沉醉,我独自一人踏上小径,轻轻地在月光下漫步。
- 漫步于月下的湖畔,仿佛踏进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
- 夜深人静时分,他选择与心爱的人一起踏月而行,在皎洁的月光中享受二人世界。
- 为了这次约会,她特意穿上了那件蓝色长裙,计划在满月下与男友共赏美景,共同“踏月”前行。
- 踏月归来,他发现自己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连月亮也在为他们照亮前进的道路。
这些句子不仅能够生动地表现出"踏月"的美好场景,还能传递出不同的情感氛围。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