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的拼音、解释、组词
阿修罗的简介:
ā xiū luó
1.梵语Asura的译音。或译为"阿素若"﹑"阿须伦"﹑"阿须罗"。意译不端正(容貌丑恶)或无酒﹐或非天(与天相似)。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鬼神。佛教采用其名﹐名为无酒神﹐亦名为无善神。
1.梵语Asura的译音。或译为"阿素若"﹑"阿须伦"﹑"阿须罗"。意译不端正(容貌丑恶)或无酒﹐或非天(与天相似)。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鬼神。佛教采用其名﹐名为无酒神﹐亦名为无善神。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六道之一,也是八部众之一。意指非天。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常与忉(ㄉㄠ)利天交战。在佛教中认为虽属天界,但无天人的德行,性情谄诈,所以称非天。有的佛教部派将之从天道分出,独立为一类。
1. 佛教六道之一,也是八部众之一。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常与忉利天交战。梵语asura的音译,意为非天。在佛教中认为虽属天界,但无天人的德行,性情谄诈,所以称非天,有的佛教部派将之从天道分出,独立为一类。《杂阿毗昙心论》卷八:「有欲令阿修罗与天同趣,是故说言:『汝先是天。』」也称为「不洒」、「非天」、「修罗」、「阿须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
《阿修罗》的详细解释
阿修罗(Rākṣasa) 在佛教、印度教以及其他相关的文化中,通常是一个神话或传说中的角色。在这些传统中,“阿修罗”可以指代一种特定的神祇或恶魔类别的生物。
- 基本含义:
- 阿修罗是古印度宗教和文化中的一个概念,主要出现在佛教、印度教等体系中。
-
通常表现为半人半兽的形象,具有强大的力量,有时被描绘为战斗者或者守护者。
-
阿修罗的基本特征:
- 形象:阿修罗可以有多种形态,但通常形象带有兽的特性(如牛角、马脸),体现了人性与野性的结合。
-
性格:阿修罗的性格复杂多变,在不同文化故事中往往既是恶灵也是善神。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被描绘为邪恶和贪婪的形象;而在其他场景中,则表现为勇敢或慈悲的斗士。
-
阿修罗的文化地位:
- 在佛教传说中,阿修罗常出现在与天龙八部众(天、龙、夜叉、乾闼婆等)类似的描述之中。
-
他们有时是斗争中的对立面,如在《楞严经》等经典中提到的“大威德金刚”,在与诸神对抗时扮演关键角色。
-
阿修罗的象征意义:
- 阿修罗可以象征着人类内心的贪婪、愤怒及对力量的渴望。
- 他们常常作为对抗和挑战存在的形象,激励人们去克服困难,达到更高精神境界。
5个造句
- 在这次游戏中,玩家扮演了一名阿修罗战士,在与各种怪物战斗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 那座古庙中供奉的是一位手持武器、面貌威严的阿修罗神像。
- 这位阿修罗角色以智慧和力量并存的形象出现,成为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之一。
- 传说中的阿修罗王拥有能够操纵自然元素的力量,在对抗邪恶势力时立下了赫赫战功。
- 在这部描绘古代战争史诗的电影中,阿修罗战士们为了保护家园而英勇战斗的故事让人感动。
分词解释
阿
ā,ē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修
xiū
1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2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3 剪或削:~剪。4 兴建,建造:~建。~筑。5 编纂,撰写:~书。~史。~纂。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7 长(cháng ),高:~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9 姓。
罗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