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顺民的简介:
shùn mín
1.顺应民心。 2.教化百姓。顺,通"训"。 3.旧指听天由命﹑安守本分的人。 4.指归附外族侵略者或归附改朝换代后的新统治者的人。含贬义。 5.泛指逆来顺受的人。
1.顺应民心。 2.教化百姓。顺,通"训"。 3.旧指听天由命﹑安守本分的人。 4.指归附外族侵略者或归附改朝换代后的新统治者的人。含贬义。 5.泛指逆来顺受的人。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顺从民心。【例】应天顺民
2. 屈服在异族统治之下的人民。【例】文天祥不愿意做元朝的顺民,而从容就义。
1. 顺从民心。《文选.钟会.檄蜀文》:「应天顺民,受命践祚。」
2. 顺天而无贪欲的人。《列子.杨朱》:「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
3. 屈服在异族侵略压迫之下的人民。如:「朱舜水因为不愿意做满清的顺民,所以亡命于日本。」
《顺民》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通常它可能会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情境或者特定文体中,用来描述或讽刺某类人物的特点。在中文里,“顺民”一般指的是那些行为和思想上比较被动、顺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抗精神的人群的形容词。
详细解释
- 背景意义: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历史反思或社会批评的语境中。
- 文化含义:可能带有讽刺意味。强调的是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专制统治下)中的消极、被动的一面,即对权威缺乏质疑和挑战。
造句
-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成为了顺民,他们宁愿选择安逸和平静的生活,也不愿意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 虽然他有才华,但他的思想过于保守,总是扮演着一个顺民的角色,不愿面对现实的复杂性。
- 历史告诉我们,在某些特定的社会结构中,许多人可能会成为顺民,他们选择不反抗而不是主动推动变革。
- 通过这次事件,许多“顺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决定不再只是接受而不去改变。
- 在改革的关键时刻,那些犹豫不决、害怕承担责任的人往往只能被归类为顺民。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中,“顺民”的含义和情感色彩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上述例子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一种批判或反思的态度,并非字面意思上的描述。
分词解释
顺
shùn
1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风。~水。~境。~水推舟。~风使舵。2 沿,循:~城街。~理成章。~藤摸瓜。3 依次往后:~序。~次。4 随,趁便:~便。~势。~手牵羊。5 整理:理~。~修(整理修治)。6 服从,不违背:~从。~应。孝~。温~。7 适合,不别扭:~适。~情。~眼。~差(chā)。8 姓。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