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媚子的简介:
mèi zǐ
1.所爱之人。亦指贤臣。 2.爱子。 3.首饰名。
1.所爱之人。亦指贤臣。 2.爱子。 3.首饰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所亲爱的人。也指贤臣。《诗经.秦风.驷驖》:「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宋.叶适〈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马干官〉诗:「方从媚子引,岂料谗夫倾。」
2. 一种发饰。北周.庾信〈镜赋〉:「悬媚子于搔头,拭钗梁于粉絮。」
《媚子》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名字或者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但从字面来看,“媚”字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外貌讨人喜欢、受人欢迎的特质,而“子”则是对人物的一种称呼方式,在古文或某些方言中也有将美女称为“媚子”的说法。
不过,“媚子”在现代汉语里并没有广泛使用或者固定的含义。为了准确地解释和提供造句,我们可以假设其为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用词,比如描述某个虚构角色的名字、外貌或性格特点。
假设解释
- 含义:“媚子”可以被理解为具有迷人气质的人物,强调的是人物的吸引力。
-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创作中,用来描绘一个令人喜爱的角色形象。
造句:
-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以被称为“风华绝代的媚子”,因为她的才情与美貌是无人能及的。
- “那是一个真正的魅惑之源,她的每一个转身都是一个精致的‘媚子’。”
- “在古代,很多人会把最美的女子称为‘媚子’,因为她们拥有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 “他一直觉得自己的妻子就是自己心中的‘媚子’,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她都能给他带来温暖和安慰。”
- “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每一个都像是从古代的诗词歌赋中走出来的‘媚子’,充满了古典美。”
以上内容基于对“媚子”这一概念的理解而进行的扩展解释及造句,并非实际存在的词语。在具体运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分词解释
媚
mèi
1 谄,逢迎:~外。~世(迎合世俗)。~眼。~惑。~态。谄~。献~。奴颜~骨。2 美好,可爱:~景。明~。秀~。妩~。娇~。3 喜爱:“我既~君姿,君亦悦我颜。”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