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问的简介:

tiān wèn
《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从上古神话、历史人物、自然现象等诸方面向“天”发出质问,共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全篇多为四字句,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传说,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的博大知识和探索精神。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楚辞的篇名。屈原所作。屈原遭放逐之后,忧愁苦闷,对天地间许多事情感到怀疑,提出疑问以抒愁闷,故作天问。《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传.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

天问》,是中国古代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是楚辞中的名篇之一。这首诗的名字来源于诗中提问的主题——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种种现象的疑问,体现了屈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详细解释:

  1. 主题:《天问》主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表达诗人对宇宙、自然规律以及历史人物行为的深刻思考与质疑。它不仅探讨了哲学上的问题,还涉及到了一些当时的政治理论和个人命运等问题。

  2. 结构:全诗共三百七十二句,每两句一韵,是一首长篇的四言体诗歌。

  3. 内容:诗中诗人提出了关于天地万物起源、自然现象以及历史故事中的种种不解之谜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神话传说、地理知识、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4. 风格:其语言气势磅礴、情感激越,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造句:

  1. 他读着《天问》,沉思良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面对宇宙奥秘时的那份敬畏与好奇。

  2. 每一个夜晚,他都会拿起《天问》反复诵读,试图从中找寻解答人生的答案。

  3. 这部作品《天问》展示了屈原非凡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社会现象深刻洞察力。

  4. 她喜欢在星空下朗读《天问》,仿佛能与诗人穿越时空共鸣,共同探索未知世界。

  5. 通过学习《天问》,学生们不仅提升了文史知识,还能培养出更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分词解释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wèn

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2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3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4 管,干预:概不过~。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