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枯肠的拼音、解释、组词
搜索枯肠的简介:
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搜寻枯空的肚肠。语本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后用「搜索枯肠」比喻竭力思索。△「两腋生风」、「挖空心思」
2.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据《全唐诗.卷三八八.卢仝》引)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1>喉吻2>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3>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体积较杯子为大。 (2) 喉吻:喉头与嘴唇。 (3) 习习:舒和的样子。
3. 「搜索枯肠」原作「搜枯肠」。搜,搜索、搜寻;枯,空;枯肠,枯空的肚肠。古人认为喝茶能够清肠解腻,让人神清气爽。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 中,形容作者喝了好友送来的好茶之后,身心舒畅的感觉,他喝了第三碗茶之后,肚腹中的秽浊之物全部都被清扫一空,搜寻空肠,只剩下读过的诗书五千卷。后来「搜索枯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竭力思索。「搜索枯肠」较早的书证出自于明.邵璨《香囊记.第一○出》:「老夫如今年迈,没心绪搜索枯肠,偷今换古,就把老年登科作一首。」
1. 比喻竭力思索。【例】本想写它一个长篇大论,怎奈提笔后,搜索枯肠,就是没啥灵感。
1. 比喻竭力思索。《红楼梦》第八四回:「宝玉只得答应著,低头搜索枯肠。」《三侠五义》第五回:「只见九个木匠分在两旁,各自搜索枯肠,谁不愿新奇讨好呢?」
词语详解
搜索枯肠(sōu sè kū cháng)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地寻找思路或资料,多用于文学创作、学术研究等场合。其中“搜索”指仔细查找,“枯肠”则比喻人的头脑空虚,没有可以利用的知识和想法。
该成语出自宋代张孝祥的《题景定龙江亭》诗:“心如枯井已无波,更向穷途觅句多。”后来,元代文学家关汉卿在《单刀会·第二折》中有“我待要搜肠刮肚”的说法,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成语的使用。
造句示例
- 写作时常常需要搜索枯肠来寻找灵感和素材。
- 他绞尽脑汁地思考着论文中的问题,仿佛在搜索枯肠寻找答案一般。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不得不搜索枯肠,想出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 面对复杂的数学题,小明皱紧眉头,正在搜索枯肠努力思考着。
- 为了写这篇论文,他翻阅了许多资料,真是费尽心思地搜索枯肠了。
这些造句展示了“搜索枯肠”这一成语在实际使用中的多种情境和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sōu
1 寻求,寻找:~集。~寻。~求。~讨。~罗。~刮。~索枯肠。2 检查:~查。~身。~腰。~捕。~索。suǒ
1 大绳子或大链子:~子。~道。钢~。绞~。线~。2 搜寻,寻求:~引。思~。搜~。探~。3 讨取,要:~还。~求。~取。勒~。4 尽,毫无:~然无味。5 单独:离群~居。6 姓。kū
1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2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cháng
1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子。~衣。肝~寸断。羊~小道。脑满~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