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利的拼音、解释、组词
散利的简介:
sàn/sǎn lì
1.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1.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荒年时政府借谷子给人民,秋收后归还。《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散利,贷种食也。」唐.贾公彦.疏:「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种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福惠全书.卷二七.荒政部.除盗》:「故周礼除盗贼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鉴于斯矣。」
在标准汉语词汇中,并没有“散利”这一词语,可能是存在一些误解或者误写。如果是从特定领域或方言的角度来理解,“散利”可能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
财务术语:在某些行业或地区,“散利”可能是对“散利”(拼音为:“sàn lì”,意为分配利润)的一种俗语表达方式,指的是将公司的盈利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股东、员工或其他相关方。
-
方言用词:在一些地方方言中,“散利”可能有特殊的含义。例如,在某些地区,“散利”可能是当地方言对于“散席”、“解散”的误读或变体表达方式,具体含义需要根据方言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以下提供5个基于上述理解和假设的造句(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假设情景编写的):
- 公司今年效益不错,决定将一部分利润进行散利。
- 会议结束后,老板宣布散利方案,员工们都很开心。
- 在这个项目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散利,以表彰他们的辛勤工作。
- 虽然这次活动没有预期成功,但我们还是决定按照惯例来一次散利。
- 按照我们公司的政策,在年终时会将全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进行散利。
如果“散利”是您所指的具体术语或方言,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释和例句。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