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拼音、解释、组词
丹毒的简介:
dān dú/dài
1.病名。俗称"流火"。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皮下浅表淋巴管网发炎,多发生于小腿或面部。
1.病名。俗称"流火"。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皮下浅表淋巴管网发炎,多发生于小腿或面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病名。一种散播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组织炎及淋巴管炎。患部皮肤红肿、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烧、淋巴腺肿及脑膜炎等并发症。
《丹毒》是一个中医术语,在中医学中指的是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局部红肿、热痛,边界比较清晰,有时会伴有发热等症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丹毒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尤其是β-溶血性链球菌。
详细解释:
- 病因: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 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或黏膜部位的红斑、肿胀,边界清晰;局部发热、疼痛明显。
- 发展过程:病程一般较短,但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蜂窝组织炎等。
-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细菌培养)进行综合判断。
- 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严重者需住院观察。
造句:
- 李大妈最近脸上出现了丹毒的症状,赶紧去了医院接受治疗。
- 医生仔细地检查了小明的脚踝部位,确诊他患上了丹毒,并开了相应的药物。
- 小王在一次意外中被划伤,伤口感染后引发了丹毒,需要及时就医。
- 王阿姨自从使用了中药泡脚之后,腿上的丹毒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
- 医生建议张师傅,如果出现类似丹毒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