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拼音、解释、组词

丹毒的简介:

dān dú/dài
1.病名。俗称"流火"。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皮下浅表淋巴管网发炎,多发生于小腿或面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病名。一种散播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组织炎及淋巴管炎。患部皮肤红肿、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烧、淋巴腺肿及脑膜炎等并发症。

丹毒》是一个中医术语,在中医学中指的是皮肤或黏膜部位出现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局部红肿、热痛,边界比较清晰,有时会伴有发热等症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丹毒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尤其是β-溶血性链球菌。

详细解释:

  1. 病因: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2. 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或黏膜部位的红斑、肿胀,边界清晰;局部发热、疼痛明显。
  3. 发展过程:病程一般较短,但如果治疗不当,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蜂窝组织炎等。
  4.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细菌培养)进行综合判断。
  5. 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严重者需住院观察。

造句:

  1. 李大妈最近脸上出现了丹毒的症状,赶紧去了医院接受治疗。
  2. 医生仔细地检查了小明的脚踝部位,确诊他患上了丹毒,并开了相应的药物。
  3. 小王在一次意外中被划伤,伤口感染后引发了丹毒,需要及时就医。
  4. 王阿姨自从使用了中药泡脚之后,腿上的丹毒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
  5. 医生建议张师傅,如果出现类似丹毒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分词解释

dān

1 红色:~砂(朱砂)。~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青。2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3 姓。

dú,dài

1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气。~性。~饵。~药。~蛇。吸~。贩~。2 害,伤害:~害。~化。~杀。莫予~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3 凶狠,猛烈:~辣。~计。~刑。狠~。恶~。4 恨,以为苦:令人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