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阐提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阐提的简介:
yī chǎn tí/dī/dǐ
1.佛教名词。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阐提迦",略称"阐提"。意为"不具信",或称"断善根"。佛教用以称呼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东晋竺道生则谓一阐提也可成佛。
1.佛教名词。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亦译"一阐提迦",略称"阐提"。意为"不具信",或称"断善根"。佛教用以称呼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东晋竺道生则谓一阐提也可成佛。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指不具有佛性,永远不能解脱成佛的众生。为梵语icchantika的音译。意译不具信或断善根。《能显中边慧日论》卷一:「断善根者名一阐提。」
词语“一阐提”是佛教用语,来源于梵文“ekajaṭī”的音译。在汉语中,“一阐提”主要出现在大乘佛教经典和注疏中,通常是指一种特殊的佛教分类。
详细解释
-
含义:“一阐提”意为独子、孤子或无父之子,在佛教中,这个概念常常用来指那些没有善根的人。
-
在佛教中的意义:传统上,“一阐提”被认为是不能获得解脱的众生。然而,到了大乘佛教时期,特别是龙树菩萨创立中观学派之后,“一阐提”被重新解释为所有众生都具足成佛的可能性,并且认为即便是“一阐提”,也是有佛性的,只是尚未显现。
-
重要性:这一观点在大乘佛教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对一切众生平等性的强调。即使是最没有善根的人,也被视为有成佛的可能。
造句
-
在佛经里提到“一阐提”的时候,往往是指那些被认为无法获得解脱的人。
-
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一阐提”这个概念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意味着所有众生都有平等成佛的机会。
-
通过学习佛教经典,他逐渐理解了一阐提并非指无药可救的众生,而是一个充满慈悲与智慧的概念。
-
在一次讲座上,法师解释说“一阐提”不应仅限于狭隘的理解,而应视为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
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教义,他发现即使被认为是“一阐提”的人,只要肯修行,也能获得解脱的机会。
分词解释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阐
chǎn
1 说明,表明:~明。~发。~述。~释。~弘(阐明弘扬)。2 开,开辟:“~并天下”。
提
tí,dī,dǐ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3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5 率领,调遣:~兵。6 取出:~取。~货。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9 古代鼓名:“师帅执~”。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