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自招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打自招的简介:
bù dǎ zì zhāo
招:招供。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招:招供。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用刑,就自己招认罪状。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刘爷看了书吏 所录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比喻无意间显露自己的短处。西游记˙第十七回:只见他与一个白衣秀士,一个老 道人,坐在那芳草坡前讲话。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
1. 不用刑,就自己招认罪状。《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刘爷看了书吏所录口词,再要拷问,三人都不打自招。」《官场现形记》第二三回:「现在说不得,只好惊动我们老太太了,我们老太太,至诚所感,人不忍欺。等你见了我们老太太那时不打自招,不愁你不认。」
2. 比喻无意间显露自己的短处。《西游记》第一七回:「只见他与一个白衣秀士,一个老道人,坐在那芳草坡前讲话。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西游记》第一七回:「造化!造化!老孙也是便益,菩萨也是省力。这怪叫做不打自招,那怪教他今日了劣。」
词语“不打自招”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字面意思理解为不需要通过施以暴力或威胁的方式,对方就会承认错误或者供出事实真相。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内心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罪行,并主动承认,而不需外界进行逼迫。它表达了一种自省、坦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强调的是道德与内心的自觉性。
使用“不打自招”时需要注意语境,因为它通常用于描述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过错或错误时不逃避责任,而是勇于承担的情况。
以下为五个造句:
- 他主动向公司领导承认了自己工作中的疏忽,真是个不打自招的好同志。
- 在调查过程中,嫌疑人很快就选择了不打自招,这显示了他的悔过之心。
- 老师表扬小明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说这是不打自招的表现。
- 这次考试失利后,他诚实地向父母承认了自己复习不够充分的事实。
- 在警察面前,嫌疑人很快就选择了不打自招,供出了犯罪事实。
这些句子展示了“不打自招”这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打
dǎ,dá
1 击,敲,攻击:~击。殴~。~杀。2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3 做,造:~首饰。~家具。4 拨动:~算盘。5 揭,破,凿开:~破。~井。6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7 涂抹,印,画:~蜡。~戳子。8 写出,开出:~证明。9 捆,扎:~包裹。10 合,结合:~伙。~成一片。11 获取,购取:~水。~鱼。12 除去:~消。~杈。13 定出,计算:~算。~腹稿。14 用,采用,使用:~比喻。15 玩,玩耍:~球。16 截,停,减,退:~住。~价儿。17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18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19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20 自,从:~哪儿来?
自
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招
zhāo
1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3 应接:~待宾客。4 引来:~惹。~引。~揽。~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6 同“着”。7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