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非遂过的拼音、解释、组词

饰非遂过的简介:

shì fēi suì guò
明知错误而加以掩饰,于是就造成过失。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知错却加以遮掩,而造成过失。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1. 知错却加以遮掩,而造成过失。《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饰非遂过》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至乐》,原意为“以错误为正确而放纵自己”,其中“饰”是掩饰,“非”是非、错误或缺点,“遂”是顺从、放任,“过”是指过错。整体意思是个体坚持错误,不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犯错。

详细解释

  • :掩饰。
  • :错误之处。
  • :意为纵容自己。
  • :错误或过错。

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明知某件事是不对的却还去坚持,结果导致错误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在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时,如果不能正视并改正,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

造句

  1. 小明知道上课玩手机是不对的行为,但他不听劝告,反而更加沉迷,最终影响了学业成绩,《饰非遂过》就是最好的写照。
  2. 这个团队在项目管理上出了问题后,并没有认真查找原因并改进,而是用各种借口来掩饰错误,导致后续工作越来越难推进,真是《饰非遂过》啊!
  3. 小李在工作中总是犯一些小错误,但他不思改正,反而认为这些小错无足轻重,最终导致了一个大错误的发生,《饰非遂过》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 在这次比赛中,有的选手虽然表现不佳,却死不认输,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掩饰自己的不足,这正是《饰非遂过》的表现。
  5. 这家企业对于产品缺陷视而不见,不及时改正,反而推卸责任、转移问题,《饰非遂过》的做法使他们失去了客户信任。

这个成语提醒人们面对错误和缺点时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而不是逃避或掩饰,否则可能最终会因为坚持错误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分词解释

shì

1 装点得好看:装~。修~。2 装饰用的东西:首~。银~。3 装扮,扮演角色:~演。4 假托,遮掩:~辞。粉~。掩~。文过~非。

fēi

1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2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suì

1 顺,如意:~心。~愿。2 成功,实现:未~。功成名~。3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止。4 通达:“何往而不~”。5 进,荐:“不能退,不能~”。

guò,guo,guō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3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7 错误:~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