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得水的拼音、解释、组词

如鱼得水的简介:

rú yú dé shuǐ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 像鱼得游于水。如鱼游水之姿,比喻笔法的灵活。语本秦.李斯〈用笔法〉。(二) 像鱼得游于水。如鱼得水之乐,比喻得到志同道合的人或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环境。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三) 像鱼得游于水。如鱼和水之亲蜜,比喻两人间情爱亲密。※语或出《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2. (一) 秦.李斯〈用笔法〉(据《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闻矣。自上古作大篆,颇行于世,但为古远,人多不详。今斯删略繁者,取其合理,参为小篆。凡书,非但裹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蒙将军恬《笔经》,犹自简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笔法,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鱼得水,景山兴云,或卷2>或舒,乍轻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见矣。 〔注解〕 (1) 鹰望鹏逝:下笔有如高空盘旋的老鹰,疾飞的鹏鸟,指凌空疾下。 (2) 卷:通「卷」,指笔法收敛。(二)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1>情好日密。关羽2>、张飞3>等不悦,先主4>解之曰:「孤5>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注解〕 (1) 亮: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曾败曹操于赤壁,辅助后主刘禅。志在攻魏以复中原,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 (2) 关羽:?∼西元219,字云长,三国蜀河东人。为蜀汉大将,辅佐刘备成大业,后吴将吕蒙袭破荆州,被杀。因其为人忠直仁义,广受民间崇祀,尊其为「关公」。 (3) 张飞:?∼西元22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国蜀汉涿郡人。少与关羽俱事刘备,号万人敌。刘备伐吴,飞率兵会合,出兵前为部下所杀。 (4) 先主:刘备(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曾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西元221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史称为「刘先主」。 (5)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此处指刘备。

3. 「如鱼得水」是一句来自于生活体验的成语。鱼是无法离开水生活的,所以将鱼放入水中,才能得其所哉。这句成语可以用作许多比喻:例如用鱼于水中之姿来比喻用笔之法的灵活,秦代李斯〈用笔法〉就有「如游鱼得水」的说法。这可能是文献上较早出现的用法。也可以用鱼和水的两相契合,来比喻得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或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例如三国时代,刘备得到孔明相助,就说自己「犹鱼之有水」,见于《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另外也可以用鱼和水的亲密关系,来比喻人和人的关系极为亲密。例如《喻世明言.第三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说及两位主角「如鱼得水,似漆投胶」。这种用法经常指的是男女情爱之事。

1. 好像鱼进入水中般的契合,自在任意悠游。比喻进入渴望已久之地,并得尽情发挥所长。【例】这份工作他做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1. 好像鱼和水般的契合。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近闻刘豫州三顾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红楼梦》第六六回:「次日,又来见宝玉。二人相会,如鱼得水。」也作「如鱼似水」、「犹鱼得水」。

《如鱼得水》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时期,原指像鱼得到水一样,形容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后来逐渐演变为比喻处于非常合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之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详细解释:

  • 词源背景:该成语最早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文为“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意指刘备有了诸葛亮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 引申义:比喻人如处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或条件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作用。不仅限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可以泛指事物在合适的状态下能很好地发展。

造句示例:

  1. 小明对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IT公司实习的经历使他感觉如鱼得水。
  2. 老师为这次的语文公开课找到了最擅长朗诵的学生,让他上台表演,学生们都说他站在舞台上如鱼得水。
  3. 这位艺术家在自然风景中找到灵感,他的画作仿佛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他就像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如鱼得水。
  4. 他对这家公司的工作环境非常满意,感觉在这里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工作起来如鱼得水。
  5. 每当遇到难题时,小李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他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仿佛如鱼得水。

这些例子展示了“如鱼得水”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无论是工作环境、个人成长还是艺术创作中都能体现出这一成语的魅力。

分词解释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

dé,děi,de

1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2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3 满意:~意。扬扬自~。4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6 口语词(①表禁止,如“~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