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复白圭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复白圭的简介:

sān fù bái guī
指慎于言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反复颂读《诗经.大雅.抑篇》白圭之玷那段。比喻说话谨慎。语出《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三复白圭”这四个字源自古代典籍,主要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它出自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赵简子之口。原文是:“赵氏之先,有复子者,其父死而弗能葬,曰:‘吾三复白圭以视天,无日不雨,我岂能无子乎?’”大意是指赵简子的祖先在父亲去世后因种种原因未能为其安葬,但内心深信自己会为父亲尽孝道,他反复吟诵“白圭”的誓言,表明决心。

详细解释

  • 三复:反复多次地诵读、记忆。
  • 白圭:古代一种珍贵的玉器,常被用来作为信物或象征着纯洁和坚定的决心。这里“白圭”不仅是实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忠诚与承诺的誓言。

造句

  1. 赵简子的祖先在父亲去世后反复诵读“白圭”,表达了他要尽孝道的决心。
  2. 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小李不断回忆起爷爷给他讲述的“三复白圭”的故事,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3. 面对困难与挑战,公司领导团队多次重温“三复白圭”的精神,坚定了全体成员共同奋斗的信心。
  4. 虽然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但科研小组仍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正如他们心中始终默念的“三复白圭”一样。
  5. 企业创始人在成立十周年之际,邀请全体员工重温创业初期立下的“三复白圭”的誓言,以激励大家继续前行。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三复白圭”不仅仅是古代的一段历史典故,更可以作为一种精神符号被现代人用来表达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承诺。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1 回去,返:反~。往~。2 回答,回报:~命。~信。~仇。3 还原,使如前:~旧。~婚。~职。光~。~辟。4 副词,又,再:死灰~燃。一去不~返。5 重复,重叠:~习。~诊。~审。~现。~议。6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chóng)~。繁~。~杂。~姓。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