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的拼音、解释、组词
东林书院的简介:
dōng lín shū yuàn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后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在今江苏无锡县,宋杨时讲学的地方,明成化中重建,万历间高攀龙、顾宪成等讲学于此。
《东林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和学术机构,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它不仅是古代儒家学者讨论哲学、政治思想的地方,也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东林书院以提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著称,强调学问与国家社会事务紧密相连。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东林书院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原址在无锡城内。明末清初的东林党人在此汇聚,倡导“家国天下”的理念。
- 教育宗旨: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传统,重视道德修养与学术探讨。
- 文化影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正是出自东林书院,反映了其对士人的精神追求和责任感的高要求。
造句:
-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东林书院曾培养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
- 在东林书院的历史中,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
- 我们要学习东林书院的精神,不仅要专注于个人修养,还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应该弘扬东林书院的传统,鼓励学生既要重视学业又要关心社会事务。
- 每次参观东林书院时,我都被它的历史厚重感和深远影响所吸引。
分词解释
东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林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院
yuàn
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子。~墙。庭~。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法~。医~。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