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丁银的简介:

dīng/zhēng yín
1.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按人丁数目缴纳的税银。《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总论》:「南土粮重照产派役,不重丁银,故田地虽多,立一户即是一丁,丁银多寡不远。」也称为「丁钱」。

关于“丁银”,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的使用情况相对特殊,主要出现在明代。在那个时期,“丁银”是指按户口中的男丁人数来征收的一种赋税。这里的“丁”指的是成年男子,即承担赋役的人口单位。“银”则是指银两,明朝后期开始实行白银货币化后,赋税征收逐渐以白银为主。

详细解释

  • 概念起源:明代中后期,在社会经济和货币制度变化的背景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引入了“丁银”的新税收机制。
  • 征收方式:按照每个成年男子(即一“丁”)来计算并收取相应的赋税。这种方式与之前按田亩数量征税的“地丁银”有所不同。
  • 历史背景:随着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和人口增加,“丁银”的征收方式反映了赋税制度向以人头为主的转变。

造句

  1. 明代中期以后,朝廷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开始实行了“丁银”制度。
  2. 家中因无男丁可纳,所以逃过了这一年的“丁银”。
  3. 虽然“丁银”的征收较为公平,但对普通农户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
  4. 改革前的赋税系统以地亩为主,“丁银”制度出台后,税收基础更加多元化。
  5. 在那个时代,家道中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按时缴纳“丁银”。

分词解释

dīng,zhēng

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是~,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

yí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3 像银的颜色:~白。~发(fà)。~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 垠 ”,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