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席不暖的拼音、解释、组词
孔席不暖的简介:
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席不暇暖」。见「席不暇暖」条。
2. 此处所列为「席不暇暖」之典源,提供参考。 #《淮南子.修务》1>且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强掩弱,众暴寡,诈欺愚,勇侵怯,怀知而不以相教,积财而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为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绝国殊俗,僻远幽闲之处,不能被德承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而息劳倦也。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2>无黔突3>,墨子4>无煖席5>。是以圣人6>不高山,不广河7>,蒙耻辱以干8>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臞,舜霉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胑不动,思虑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闻也。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汉.班固〈答宾戏〉。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3) 无黔突:没有因炊爨而熏黑的烟囱。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于行道。黔,音ㄑ|ㄢˊ,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烟囱。 (4)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战国时鲁人,提倡兼爱、非攻、节用等学说,主张消弭战争,宣扬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现存有《墨子》一书,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5) 无煖席:没有因久坐而温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于行道。煖,通「暖」。 (6) 圣人:指上文伊尹、吕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7) 不高山,不广河:不以山为高,不以河为广。表示不会因山高河广而绝行道之念。 (8) 干:营求、求取。〔参考资料〕 汉.班固〈答宾戏〉(据《文选.卷四五.设论》引)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彰。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余事耳。另可参考:《文子.自然》
3. 此处所列为「席不暇暖」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淮南子》为汉淮南王刘安集门下食客所编写的一本书,其中思想驳杂,世以为杂家之代表。内〈修务〉一篇以圣人之「有为」驳难道家之「无为」,并提及孔子、墨子为「有为」之例证。孔子和墨子都是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分别为儒家与墨家的创立者。孔子为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周游列国长达十三年,到六十八岁时才返回祖国鲁国。墨子是战国时代鲁人,主张消弭战争,平等互爱,由于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大大小小的征战不断,墨子于是奔走四方,说服各国君王放弃战争。他们汲汲于行道,以天下为己任,一生都为天下生民而到处奔走,所以才会有「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之语。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落脚处的烟囱都还没被熏黑,他就得离开赶到别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还没变暖,他也要起身离开了。每天生火煮饭必须用到的烟囱没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时间极短;席子无法坐暖,表示根本没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时间。后来「席不暇暖」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奔走极为忙碌,没有休息的时候。
1. 孔子周游列国,急欲推行仁道,每至一处,坐席未暖,便又匆忙他去。后形容热心济世,奔波劳碌。《文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词语“孔席不暖”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是某个角色非常受尊敬和重视。这个成语主要指的是孔子讲学时的弟子们对他极为尊重,以致每次他坐下讲学后,座位还没有坐热,学生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离开了,以至于椅子都没有机会凉下来。
详细解释: - 孔席不暖中的“孔”是复姓,“席不暖”的字面意思是指坐垫和席子没有空闲时间冷却。 - 该成语强调的是孔子讲学时的盛况。传说中,每当孔子坐着讲学时,听众们会非常渴望聆听他的教诲,以至于等到他站起身准备离开座位时,椅子都还没能充分凉下来。这说明了孔子的思想和学问之深邃以及他的教学态度受到了极大的尊敬。
造句:
- 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至今仍影响深远,“孔席不暖”就是最好的证明。
- 今天的讲座现场,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真可谓“孔席不暖”啊!
- 每当这位教育家来到学校,学生们总是围在他周围,场面就像孔子时代一样,真是“孔席不暖”的情景再现。
- 尽管会议只开了短短一个小时,但参会者们受益匪浅,“孔席不暖”地听完了全程的报告。
- 你今天的表现太棒了,连老师都像孔子那样对你刮目相看,真可谓是“孔席不暖”。
分词解释
kǒng
1 小洞,窟窿:~穴。~眼。~洞。~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2 很:~急。~武有力。3 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4 姓。xí
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子。草~。苇~。竹~。凉~。~地而坐。~卷(juǎn )。2 座位:~位。~次。出~。列~。3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宴~。酒~。4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5 职位:主~。西~(塾师)。6 量词:一~酒。7 姓。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nuǎn
1 温和,不冷:~和。温~。~色。~洋洋。2 使温和:~酒。~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