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拼音、解释、组词
拔苗助长的简介:
bá miáo zhù zhǎng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为求速成而不按事物本有渐进的秩序,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见揠苗助长条。
1. 比喻为求速成而不按事物本有渐进的秩序,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参见「揠苗助长」条。
《拔苗助长》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一个成语,源自《孟子·公孙丑上》,用来比喻那些急于求成、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这个成语强调了遵循自然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
-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
寓意: 这个成语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人因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太慢,而采取直接拔高苗的措施来加速生长过程,结果却是禾苗被拔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度干预或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
造句示例:
- 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在复习上花费太多时间反而导致身体不适,真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啊。
- 在工作中急于求成,采取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措施,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给团队带来更大的困扰。
- 学习新技能时急功近利,不注重基础,往往会适得其反,比如学编程只追求快速开发而忽视代码规范性,最终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 招聘人才时只看短期效应,忽略了长期培养的重要性,这种做法等同于“拔苗助长”,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 在人际交往中急切想要拉近关系,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和习惯,可能会适得其反,伤害双方感情。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拔苗助长”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农业或自然领域,同样在很多现代社会问题上也能找到相应的影射。
分词解释
拔
bá
1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2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3 吸出:~毒。~火罐儿。4 选取,提升:提~。~擢。5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7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苗
miáo
1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麦~。树~。幼~。~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2 形状像苗的:火~儿。3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4 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疫~。卡介~。5 子孙后代:~裔。6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族。~绣。7 姓。
助
zhù,chú
1 帮助协同,辅佐:辅~。帮~。~手。~人为乐。~桀为虐。拔苗~长(zhǎng )。爱莫能~。2 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
长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度。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