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枯折朽的拼音、解释、组词

拉枯折朽的简介:

lā kū zhé xiǔ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同“摧枯拉朽”。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摧枯拉朽」。见「摧枯拉朽」条。

2. 此处所列为「摧枯拉朽」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书.卷一三.异姓诸侯王表》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彊于五伯,闾阎偪于戎狄,向应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桀而速自毙也。是以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书传所记,未尝有焉。何则?古世相革,皆承圣王之烈,今汉1>独收孤秦2>之弊。镌金石3>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讫于孝文,异姓尽矣。 〔注解〕 (1) 汉:西元前206∼220,由汉高祖刘邦创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历时四百余年。因其间曾被王莽篡夺,后刘秀又将王莽消灭,重建汉室,故史称汉光武帝刘秀以前为「前汉」,以后为「后汉」。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战国秦灭六国后,秦王政统一天下,建都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因秦始皇专制独裁,二世皇帝残暴统治,致使六国遗民纷纷起兵抗暴,后为刘邦所灭。 (3) 镌金石:雕凿颂扬功德的箴铭。镌,音ㄐㄩㄢ,雕凿、雕刻。

3. 此处所列为「摧枯拉朽」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摧枯拉朽」指将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毁,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语见于班固的《汉书》。班固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实行焚书坑儒、箝制思想、烧毁兵器等措施,又集权中央,没有诸侯可以巩固保卫疆土。于是在建国初期,记取秦朝教训,分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军功卓越的人为异姓诸侯王,以巩固政权,这也是汉朝在没有领土和缺乏武器的情况下,短短五年之内能够成就帝业的原因。正所谓,在坚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难,摧毁虚弱势力极为容易,是受形势所影响。后来「摧枯拉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极容易做到,毫不费力。

实际上,“拉枯折朽”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可能需要一些澄清。这句话可能是“劳苦折枝”的误写或者是一个特定情境下的表达。不过,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如下解析和创造。

解释

  1. 劳苦:指劳动辛苦、劳累。
  2. 折枝:比喻事物的衰败或破坏,可以引申为削弱、损耗的意思。

结合以上两部分,“拉枯折朽”可以解释为“通过辛勤劳动来减弱、消耗某物”。但这种解释更偏向于一种假设情境下的解读,因为它并不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词语组合。

造句

基于上述理解,这里提供五个使用“劳苦折枝”的示例句子:

  1. 他多年劳苦折枝,终于成功将那株病弱的老树挽救过来。
  2. 这次劳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他体会到了劳苦折枝的乐趣。
  3. 通过长期的劳苦折枝,这家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竞争对手所侵蚀。
  4. 科学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在解决癌症问题上付出了巨大的劳苦折枝。
  5.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团队经历了许多劳苦折枝的过程,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些句子旨在传达“劳苦折枝”的概念——通过辛勤的工作或努力去改变、改善某个情况或事物的状态。如果“拉枯折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者特定的含义,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理解和使用指导。

分词解释

lā,lá

1 牵,扯,拽:~车。~网。~下马(喻使某人下台)。2 用车载运:~货。3 使延长:~延。~伸。4 排泄粪便:~屎。5 联络:~拢。~帮结伙。6 摧折:摧枯~朽。7 带领转移:把部队~出去。8 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小提琴。9 抚养子女:~扯。10 帮助:他有困难,~他一把。

1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2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xiǔ

1 腐烂:腐~。~木。永垂不~(“朽”在此引申为磨灭)。2 衰老:衰~。~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