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浆箪食的拼音、解释、组词
壶浆箪食的简介:
浆:汤;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百姓欢迎军队。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箪食壶浆」。见「箪食壶浆」条。
2. 此处所列为「箪食壶浆」之典源,提供参考。 《孟子.梁惠王下》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1>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万乘之国4>伐万乘之国,箪食5>壶浆6>,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7>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在今河北、辽宁及韩国北部。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详。因商纣暴虐无道,乃率领诸侯伐商,大战于牧野,败纣而代有天下,都镐京。在位十九年崩,谥曰武。 (3)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4) 万乘之国:大国。乘,音ㄕㄥˋ,古代计算车辆的单位,四马一车的总称。 (5) 箪食:以箪盛食。箪,音ㄉㄢ,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6) 壶浆:以壶盛浆。浆,水、酒之类饮料。 (7) 运:奔逃。
3. 此处所列为「箪食壶浆」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战国时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燕国边防毫不抵抗,结果大败。这时有人劝齐宣王占领燕国,也有人劝他不要占领。齐宣王觉得吞并燕国是天意,但孟子对他说:「这不是天意,而是民心!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喜悦快乐,那么您就吞并它,就像武王伐纣一样。如果您吞并燕国,燕国人民不喜悦快乐,那么您就不要吞并它,就像文王时,因为纣还有贤臣,所以文王不伐纣一样。今天以万乘大国去征伐另外一个万乘大国,对方人民所以捧著食物、饮水前来迎接,必定是渴盼来军能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中。假如来军不但不能解救他们,反而使他们陷入更大的痛苦中,我看他们逃都来不及了,怎么还会来欢迎来军去占领他们的国家?」后来「箪食壶浆」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纷纷慰劳犒赏。
词语“壶浆箪食”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是形容人们主动提供食物和水以慰劳军队或士人的一种比喻性说法。“壶”指的是古代的陶制容器,用来盛液体;“箪”则是一种竹编的小筐子。因此,“壶浆箪食”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用陶器盛着的饮料或是用水瓢送来的清水以及用竹篮装好的干粮。
该词语通常被用来赞扬百姓对待军队或士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民众对国家、军队的一种支持精神。它反映了人民乐于助人,尤其是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所展现出的无私和慷慨。
下面提供5个造句:
- 为了感谢乡民在寒冬中送上的壶浆箪食,战士们自发地为村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 古代战场上,壶浆箪食不仅是物质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一股暖流,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
- 现如今,在很多社区活动中,这种壶浆箪食的精神依然被传承下来,体现着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风尚。
- 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之一就是能够像古代百姓那样,在员工遭遇困难时主动提供壶浆箪食般的支持和关怀。
- 在学校开展的爱心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贡献出自己手中的物品,就像当年的壶浆箪食一样,为需要帮助的同学送去温暖与关爱。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壶浆箪食”这一成语,不仅增加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同时也加深了对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的认识。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