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库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库的简介:
tǔ kù
1.贮藏财物的私人库房。 2.明时称荷英等殖民者在东方设立的贸易站为土库。今印尼语﹑马来语称商店为toko,或以为即华语"土库"的音译。
1.贮藏财物的私人库房。 2.明时称荷英等殖民者在东方设立的贸易站为土库。今印尼语﹑马来语称商店为toko,或以为即华语"土库"的音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贮藏私人财物的仓库,通常指坟墓。元.张可久〈落梅风.土库千年调〉曲:「土库千年调,金疮百战功,叹兴亡一场春梦。」《醒世恒言》卷三八:「他生平省俭惜福,不肯过费,俱将来藏置土库中。」
2. 城市名。(Turku)为芬兰西南岸的古老城市,濒临奥拉河口。建有全国最大的烟草厂和海军造船厂,通用瑞典及芬兰两种语言。交通便利、工业发达,为芬兰的文化中心及第二大港。
在标准现代汉语中,“土库”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语,它可能指的是特定情境下的某个专有名词或是在某些方言中的特指词汇。不过,根据上下文推测,“土库”可能是“土库银”的简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税收制度中的术语。在古代中国,政府曾经实行过以户为单位征税的制度,这种制度被称为“土课”,而“土库银”则是将这项赋税折算成白银缴纳的形式之一。以下是对“土库银”一词的一些解释和五个造句:
解释
- 土库银:指古代中国政府征收的一种赋税,通常以白银形式缴纳,是按照户口征税的制度下的产物。
造句
- 在清朝时期,许多农民因为负担不起沉重的土库银而陷入贫困。
- 历史上的土库银制度被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的税收方式,因为它将税赋直接附加在了每家每户上。
- 研究者们通过查阅旧文献,试图了解古代“土库”和“土库银”的实际运作情况。
- 虽然现代中国早已废除了类似土库银这样的制度,但这些历史遗迹仍对理解古代社会经济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在某些时期,“土库银”的征收方式加剧了贫富差距。
请注意,以上造句中的“土库银”作为历史词汇使用,并非现代汉语中常用词。如果“土库”是特指某地的名称或某种特定物品,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便给出更加准确的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