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耙子的简介:
bà/pá zǐ
1.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1.聚拢和疏散柴草﹑谷物或平整土地的农具﹐有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用以聚拢或疏散柴草、谷物及整理土地的农具。
2. 比喻事情的门路。如:「我费了许多功夫,却仍找不著耙子」。
《耙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通常我们可能会遇到“耙”这个词。如果这里的“耙子”指的是农业工具中的耙,则可以理解为一种用于整理田地、平整土壤、松土或清理杂草等用途的农具。下面是对“耙”的详细解释及其5个造句。
解释
- 类型:农业用具。
- 功能:主要用于农田整理,包括土壤的松散和覆盖作物残茬的处理。
- 结构:通常由木质或其他坚固材料制成的手柄以及若干垂直或倾斜布置的齿组成。这些齿能够插入土壤中以完成其工作。
造句
- 春耕时节,农民伯伯使用耙子把田地里的泥土平整得更加细密,为播种做好准备。
- 在收割之后,农民们会用耙子将田间残留的作物茎秆清除干净,以便更好地翻土。
- 妈妈告诉我,农夫在种植前要先用耙子将土地松散以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 耙子是农田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秋天收割之后尤为重要。
- 看着爷爷熟练地使用耙子整理土地,我对农业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请注意,“耙子”作为农业工具的名称并不常见于现代中文中,以上解释及造句基于“耙”的常见用法进行构建。如果《耙子》是指其他含义,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答案。
分词解释
耙
bà,pá
1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2 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两遍了。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