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的拼音、解释、组词

苍龙的简介:

cāng lóng
即“太岁星”,古人以之代表凶神。后借指凶恶之人:何时缚住苍龙?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青色的龙。《楚辞.贾谊.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

2. 青色的马。《吕氏春秋.孟春纪.孟春》:「乘鸾辂,驾苍龙。」

3. 太岁。《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张纯》:「今摄提之岁,苍龙甲寅,德在东宫。」

4.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宋.苏轼〈夜泛西湖二绝〉诗:「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

5. 形容山岭或树木的青苍和起伏不定。比喻青苍高大的树木或起伏不定的山岭。唐.李山甫〈松〉诗:「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宋.苏轼〈登玲珑山〉诗:「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词语“苍龙”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个重要象征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苍龙”是四象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白虎、朱雀、玄武),代表东方,常用来形容威猛、强大或刚健的形象。

详细解释

  1. 出处与历史:“苍龙”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周易·乾卦》中的“飞龙在天”,后来逐渐演化为一种象征性的名称。在中国古代星象学中,有称为“二十八宿”的天文体系,其中东方的七宿就被称作“青龙”,“苍龙”则是“青龙”的雅称。

  2. 文化意义:“苍龙”不仅是一种天文现象的描述,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它常常被用作象征正义、力量和领导力的形象,在许多古代神话故事中,常以神龙的形象出现,代表了天命与秩序。

  3. 应用领域:除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使用之外,“苍龙”还广泛应用于风水学说、建筑装饰、绘画、书法等领域,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和审美理念。

造句

  1. 在古代神话故事中,苍龙是东方之神,代表着威猛与力量。
  2. 这座城市的布局遵循了传统的风水理论,其中就包括着一个象征着苍龙的宏伟建筑群。
  3. 画家笔下的苍龙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能感受到其内在的生命力和力量感。
  4. 在这场盛大的庆典上,舞狮表演特别加入了象征苍龙的形象,增添了许多喜庆氛围。
  5. “东方不败”这把宝剑上的图案正是苍龙,每当它出鞘时,仿佛真有神龙腾空而起。

分词解释

cāng

1 青色(包括蓝和绿):~翠。~松。~天。~穹(苍天)。~龙。2 灰白色:~白。~~(➊灰白;➋苍茫)。~老。~劲(苍老挺拔,多指树木形态或书画笔力)。3 姓。

lóng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