鹑衣百结的拼音、解释、组词

鹑衣百结的简介:

chún yī bǎi jié
鹑:鹌鹑鸟;结:悬挂连缀。鹌鹑的尾巴短而秃,象打满补丁一样。形容衣服非常破烂。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鹑衣」,衣服像鹑鸟的尾巴一样,短秃不全。语本《荀子.大略》。「百结」,将碎布拼接成衣。语出晋.王隐《晋书》。「鹑衣百结」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2. 1、「鹑衣」:《荀子.大略》子夏1>贫,衣若县鹑2>。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注解〕 (1) 子夏: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为孔子弟子,擅长文学,精研《诗》教。孔子殁后,子夏讲学于西河,魏文侯师事之。 (2) 县鹑:悬挂著的鹑鸟。鹑尾短秃,形似敝衣,因以形容衣服破烂。县,音ㄒㄩㄢˊ,系、挂。同「悬」。鹑,音ㄔㄨㄣˊ,鹌鹑,形似雏鸡,头小尾短而圆胖,羽毛以赤褐色为主,善走而不善飞,以种子、谷类、昆虫等为食。。 2、「百结」:晋.王隐《晋书》(据《艺文类聚.卷六七.衣冠部.衣裳》引)董威辇1>每得残碎缯2>,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 〔注解〕 (1) 董威辇:董京,字威辇,西晋人,生卒年不详。太始初至洛阳,行乞于街,著作郎孙楚与之语,奇而载归。数年后留诗即去,不知所终。 (2) 缯:音ㄗㄥ,古代丝织品的总称。

3. 「鹑衣百结」系由「鹑衣」及「百结」二语组合而成。「鹑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后,他到西河讲学,魏文侯相当敬重他,尊他为师。虽然如此,他仍然甘于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鹑鸟短秃的尾巴一样,破旧不堪。「百结」则是出自晋.王隐《晋书》。根据记载,西晋初年时,有一个叫董京的人,常披头散发,放荡不羁。每当他到洛阳街上行乞,便捡拾碎布结成衣服穿在身上,号称「百结」,别人要给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鹑衣百结」,用来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1. 鹑鸟尾巴秃,像多次缝补的破衣一样。鹑衣百结形容衣服破烂不堪。宋.赵蕃〈大雪〉诗:「鹑衣百结不蔽膝,恋恋谁怜范叔贫?」《精忠岳传》第七○回:「秦桧见那疯僧垢面蓬头,鹑衣百结,口嘴歪斜,手瘤足跛,浑身污秽。」也作「悬鹑百结」。

《鹑衣百结》这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极其贫困、衣服破旧不堪。"鹑"是鹌鹑的一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用来比喻穷苦之人;“衣”指代衣物,“百结”形容衣服破烂的样子,缝补了很多次,破洞数不胜数。

【成语解释】 - 鹑衣百结:形容人穿着破旧、打满了补丁的衣服,生活极端贫困。 - 例句: 1. 家境贫寒的他常常穿着一袭鹑衣百结的破旧衣服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2. 尽管日子过得清苦,他的父亲还是设法让他穿上一件比较干净的衣服去参加村里的新年庆典,但那件衣服也只是勉强遮体的鹑衣百结。 3. 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他依然努力维持尊严,虽然衣物常常是鹑衣百结的破烂模样,但他从不因此放弃追求更好的未来。 4. 在那个年代,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不得不穿着鹑衣百结的衣服上学,但他们的精神却无比坚韧。 5. 他曾经是个鹑衣百结、风餐露宿的流浪艺人,但在机缘巧合下获得了资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鹑衣百结”不仅用于描述物质生活的极度贫乏,也可以用来形容人虽生活困顿但不失尊严或精神风貌。

分词解释

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3 姓。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jié,jiē

1 系(jì),绾(wǎn ):~网。~绳。~扎。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